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工业   1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实现化工行业高纯水全自动生产,本文利用电除盐(electrodeionization,EDI)技术替代传统的混床技术,并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对EDI产水过程模拟仿真的可行性,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建立了进水流量、电导率、pH值以及工作电压与EDI透过水电阻率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并对不同的训练样本归一化方法和训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网络隐含层层数为1、节点数为13时,采用归一化方法三能够较好的预测EDI透过水电阻率,且该模型可用于EDI除盐过程的动态描述,为实现化工行业高纯水全自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聚丙烯腈基亚铁氰化钾镍(PAN-KNi CF)对模拟放射性废水及实际放射性废水中Cs+的吸附效果,并采用SEM、FT-IR、XRD等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KNi CF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Cs+,当溶液中含有共存离子时,PAN-KNi CF吸附Cs+的穿透曲线都从右向左移动;减容比为2 122时,PANKNi CF对实际放射性废水中137Cs的去污因子仍高达512;被PAN-KNi CF吸附的137Cs衰变成137Bam后会从PANKNi CF上解析下来。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清除密闭环境中低浓度气态苯,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采用sol -gel法和浸渍-提拉法制备了TiO2/ACF复合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溶胶凝胶工艺参数中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冰醋酸的加入量以及TiO2/ACF煅烧温度对ACF/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动态试验装置中,考察了TiO2/ACF对低浓度气态苯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出对放射性废液中长寿期活化产物具有高效选择性的吸附剂,在室温下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ZIF-67,并对该材料进行了热稳定性测试以及结构的表征。首次考察了初始pH值、吸附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ZIF-67吸附Co(Ⅱ)和Mn(Ⅱ)的影响。结果表明:ZIF-67属于微孔材料,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在pH为6.0、温度为30℃、初始浓度为500 mg/L的条件下,ZIF-67对Co(Ⅱ)和Mn(Ⅱ)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305.63 mg/g和197.43 mg/g。ZIF-67在混合金属离子溶液中对Co(Ⅱ)、Mn(Ⅱ)和Ni(Ⅱ)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因此,ZIF-67在实际放射性废液中活化产物的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去除模拟低放废液中的铯离子,以四氯化钛、亚铁氰化钾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种球形吸附剂,用扫描电镜对球体表面形态做了表征,测试分析吸附剂对模拟低放废液中铯的静态吸附过程,并研究了吸附剂对Mg2+、Ca2+的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在含铯离子浓度为5 mg/L的模拟低放废液中,吸附剂对铯离子的静态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静态吸附容量为0.048 mmol/g,去除率高达90%;在干扰离子Ca2+、Mg2+分别为100 mg/L的条件下,吸附剂的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0.017 mmol/g、0.012 mmol/g,选择去除效率仍分别为31.9%、22.5%,证明吸附剂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表面改性处理技术,制备了由环氧树脂、B4C(或BN)和聚丙烯酸铅组成的新型耐高温中子屏蔽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材料制备工艺及主要性能指标,利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对材料中子屏蔽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文献报道的屏蔽材料铅硼聚乙烯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由环氧树脂、B4C和聚丙烯酸铅组成的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210 ℃烘烤7 h外观无明显变化。MCNP模拟计算表明,对于从热中子至10 MeV的中子,4 cm厚新材料的中子剂量穿透率和中子注量穿透率均优于文献报道的同等厚度的铅硼聚乙烯材料。Am-Be中子源屏蔽试验的实测数据和模拟计算数据表明,两者随屏蔽材料厚度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两者的差异随屏蔽材料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10.5 cm处仅1.34%。  相似文献   
7.
将合成的胺基接枝改性的介孔材料MCM-41用于吸附处理模拟低放废水中低浓度的Mn2+和Co2+,研究吸附时间和pH值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相比三种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性能,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低浓度金属离子的吸附足Sips等温线模型。吸附剂对Mn2+和Co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0.377mmol/g和0.384mmol/g。竞争吸附实验表明,吸附剂对Co2+结合能力要大于Mn2+。固定填充床的动态吸附实验表明,动态条件下的吸附容量小于静态条件。  相似文献   
8.
耐高温聚苯乙烯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苯乙烯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结构、热降解机理及提高其热稳定性的途径,概述了近十几年来聚苯乙烯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耐热性能改进研究的现状及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压水反应堆一回路水净化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制夜视兼容照明器件用近红外滤光片,合成了最大吸收波长在近红外区域(855nm)的无取代基硫代双烯镍络合物(NIR DYE-01),其结构为(RCSCSR)2Ni(R=苯环)的近红外染料,单独以该染料为原料制备了近红外吸收滤光片,透射曲线表明滤光片具备(780nm~930nm)波段的近红外吸收能力;将该染料与近红外吸收剂IR-01配合制备近红外吸收滤光片,透射曲线表明滤光片具备(600nm~930nm)波段的近红外吸收能力,NR值测试结果表明近红外滤光片的光谱辐亮度符合夜视兼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吸收型近红外滤光片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制出夜视兼容照明器件用近红外滤光片,在初步研究了吸收型近红外滤光片制备工艺的基础上,考察了单位面积内近红外吸收剂含量、分散效果、厚度及普通塑料用染料的加入对滤光片可见光透过率、近红外吸收性能及夜视兼容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位面积内近红外吸收剂含量是决定近红外滤光片近红外吸收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工艺制备出了厚度为0.70mm的近红外滤光片,该样品颜色及光谱辐亮度均满足夜视兼容照明器件对近红外滤光片的性能要求,与美国同类产品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