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提高火箭弹的打击精度,设计了一套低成本制导火箭弹飞行控制系统。该系统结合GPS/INS组合导航技术,能够按照目标弹道对火箭弹的实际飞行弹道进行修正控制,以提高落点精度。为验证系统性能,还建立了制导火箭弹的实时仿真模型,控制算法可以加载到实物中进行半实物仿真实验,以优化控制参数,完善控制算法。经试验检验,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控制精度高,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磊磊  夏新涛  樊雎  孙小超 《轴承》2011,(11):34-38
用混沌理论进行相空间重构,恢复轴承振动时间序列的原始动力学特征,然后在相空间里,用最大熵自助法并结合Bayes统计理论,建立轴承振动特征参数的动态Bayes后验概率密度函数,最后对特征参数进行点估计、区间估计及趋势估计等。试验研究表明,估计结果和试验结果在数值上很接近,满足工程要求。因此,用乏信息数学模型可以真实地评价轴承振动的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3.
针对脉冲发电机转轴高速旋转时振动位移的测量工作,以一维位置敏感探测器(PSD)作为传感器,C8051F040为微处理器,设计了一种转轴振动位移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串口与上位机通信,上位机操作界面采用VB进行设计,对采集数据进行显示和分析;介绍了测量原理,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讨论了系统构成,对实际测量信号进行了处理、计算和分析。实验测量表明:测试结果满足转轴振动位移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主研发的分段轨道炮,设计了一种基于EP2C8Q208C型FPGA的数字型发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可编程片上系统技术,将Nios II处理器软核嵌入到FPGA中,利用软核中的IO、定时器、串口通讯等功能实现了分段轨道炮的发射控制,通过B探针对分段处电枢位置进行检测。采用串口与上位机通讯,界面设计采用LabView,可以对发射时序进行任意设置。系统操作方便、可扩展性强,已运用到分段轨道炮发射控制中,试验结果满足发射要求,为分段轨道炮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带错误学习问题(learning with errors,LWE)的变种,这种变种中的秘密向量和错误向量的每一个分量都是取自于一个小区间上的一致分布,其中,运用了Applebaum等人提出的转换技术.这种技术将一致秘密的LWE样本映射到另一些LWE样本,这些样本的秘密是服从和错误一样的分布,同时只损失了一小部分的样本.这个变种有和标准LWE一样的最坏情形到平均情形的归约性,同时,它去除了标准LWE问题中的高斯抽样算法.基于新的变种,构造了一个密钥相关消息安全的公钥加密方案.方案去除了原来方案中的高斯抽样算法,取而代之的是小区间上的一致分布的抽样算法,从而降低了密钥生成算法和加密算法的开销.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罗果夫斯基线圈的原理及分类,分别介绍了线圈的内积分与外积分的计算方法;推导出罗果夫斯基线圈感应电压与外积分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式,结合实际计算了罗果夫斯基线圈的具体结构参数和电气参数,给出了实测波形和数据,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线圈屏蔽盒的设计及消除振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该瞄具操控台采用CAN总线与瞄具系统中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讯,且通讯数据信息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基于ARM7内核的32位LPC2119微控制器搭建的嵌入式系统.主要利用微控制器内建的CAN控制器以及LED数码管显示及键盘接口专用芯片BC7281,实现了CAN总线的通信和数据的显示及设定等人机数据交换功能.本系统硬件电路简单,可靠性高,便于维护.软件采用了实时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用多任务方式优化了系统应用软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电磁轨道炮发射时导轨在电磁斥力作用下向外侧扩张,这种扩张作用直接影响着导轨与固体电枢接触性能。身管结构设计需要对电磁斥力引起的导轨分离量进行限制。利用材料弹性理论对某预紧型电磁轨道身管在预紧力与导轨斥力综合作用下的结构形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预估载荷、预紧系数、载荷系数和结构参数等概念,导出了基于导轨分离量和以上参数间的预紧机理数学解析公式,进行了ANSYS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预紧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身管径向刚度,减小电磁斥力作用下的导轨分离量。预紧机理的数学解析有助于在身管设计和制造阶段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导轨分离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