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60篇
机械仪表   4篇
轻工业   4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人脸识别领域,提取人脸特征和降低维数是人脸识别的关键。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仅在小波分解的低频分量上提取用于分类的图像特征,造成了高频分量中部分对识别有利信息的丢失。为了更有效地提取人脸图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特征加权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通过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对4个小波子图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特征,并把这4部分特征加权融合,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识别。在ORL人脸库上进行实验验证,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7.5%,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人脸识别能力,与传统识别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2.
在 3C1B(三涂一烘)的工艺下,通过树脂、助溶剂、颜料的合理搭配制备了一款水性双组分中涂和一款水性双组分底色漆,中涂采用旋杯喷涂,底色漆采用两遍旋杯的喷涂方式,该配套组合能够满足产品对于多种性能的要求。同时探究了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漆膜厚度变化以及漆雾对漆膜外观的影响,结合抗紫外穿透测试,找出了施工的最佳膜厚。结果表明:随着中涂和底色漆膜厚的增加, DOI下降, LW和 SW上升,且漆雾的存在会导致外观质量下降;中涂推荐施工膜厚为 12~15 μm,色漆总施工膜厚为 11~16 μm。  相似文献   
3.
酯固化碱性酚醛树脂粘结剂及其固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酯固化碱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得到了高强度的粘结剂;分析了硅烷偶联剂对粘结强度的影响,并对酯的固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SLS原型的快速(重力)铸造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SLS快速成形和铸造工艺可以实现金属零件的快速铸造.根据原型材料可熔融和烧失的特性,制定了类似于熔模铸造的快速铸造工艺方案.讨论了快速金属铸件的特点,对快速铸造工艺提出了成功率高、成形性好和性能较高的要求.分析了面向金属零件快速铸造的重力铸造工艺并以实例说明,顶注式浇注系统适用于结构简单且高度不大的快速零件,而阶梯式浇注系统适用于中大型和复杂程度较高的铸件.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数字化技术在改造传统铸造工艺中的作用,详细论述了金属零件数字化铸造技术的内涵及其优势。研究表明,金属零件的数字化铸造具有极大的工艺柔性,能够实现虚拟铸造的部分功能;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数字化铸造使得常规生产需要2个月时间的金属零件生产周期缩短到一周,大大缩短了金属零件制造的时间,对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半固态金属铸造的最新发展趋势———注射成形 ,它将塑料的注射成形原理应用于半固态金属铸造中 ,集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输送、成形等过程于一体 ,较好地解决了半固态金属浆料的保存输送和成形控制等问题。通过简述几种半固态金属注射成形工艺方法的原理及特点 ,试图展示半固态金属铸造技术工程应用的关键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制造业中的新生代产业工人为研究对象,以激励理论中的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为支撑,分析影响制造业中新生代产业工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影响度较大的因素,并从企业角度出发,探讨企业对这些因素的可控性,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制造业中新生代产业工人的有效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BACKGROUND: Pb(II) is common in both waste‐waters and gas emiss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ublic health problems have been reported concerning Pb(II) pollution, so that stringent measures are required to deal with it. MAJOR RESULTS: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ur of Pb(II) has been investigated on a natural Chinese kaolin.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initial concentration, pH, equilibration time, dosage and temperature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Pb(II) adsorption. The Pb(II) adsorption capacity of natural kaolin was 165.117 mg g?1. A kinetic study shows that Pb(II) adsorption on purified kaolin equilibrates within 35 min. The enthalpy changes of Pb(II) adsorption on purified kaolin were 63.683, 20.488 and 21.371 kJ mol?1 with entropy changes 262.250, 112.210 and 105.120 J mol?1 K?1 for solutions containing 50, 100 and 200 mg L?1 Pb(II)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n end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adsorption process. The desorption of Pb(II) from kaolin was difficult with more than 85% Pb(II) removal. Based on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the Pb(II) adsorption on natural and purified kaolin was attributed mainly to the magnesite component and complexation with the mineral surface. CONCLUSIONS: Natural kaolin exhibits a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for adsorption of Pb(II)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adsorption were: ionic strength = 0.01 mol L?1; pH ≥ 7.2; dosage = 10 g L?1; temperature = 25 °C; duration ≥ 16 h (Ci = 80 mg L?1);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desorption were ionic strength = 0.1 mol L?1 and pH ≤ 5.0. Copyright © 200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9.
气化模材料热分解特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气化模材料热分解特性的研究成果,重点总结了最常用的EPS材料的热分解产物的组成、发气量和气压及热分解产物在铸型中的传输特性;同时,阐明了研究气化模材料热分解特性的重要意义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涂料和型砂中气化模材料热裂解产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的方法,对气化模材料热裂解后进入涂料和型砂中的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裂解产物的组成非常复杂,有芳香烃,高级烷烃、烯烃和酯类等。根据这些结果,对聚苯乙烯热裂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