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2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与熊掌在古人眼中均为味美之物,虽舍弃鱼而选熊掌,但尤为可惜。然而,现代人的饮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熊掌难得,各类鱼却"游"上人们的餐桌,不仅囊括江河湖中的淡水鱼,更是远及七大洲、四大洋,深海鱼丰富的营养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鲍鱼的原料学属性,分析测定了皱纹盘鲍腹足肌肉三部位(闭壳肌、过渡区和裙边)的营养成分、蛋白组成及分布,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三部位肌肉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三个部位中闭壳肌部分的水分含量最低,而粗蛋白与粗脂肪最高;三部位中盐溶性蛋白与非蛋白氮含量较高,水溶性蛋白含量最低,裙边的肌基质蛋白的含量约为过渡区的2倍,闭壳肌部分的3倍,胶原蛋白含量丰富;SDS-PAGE中闭壳肌与过渡区部分蛋白分布相似,蛋白组成比裙边部分丰富;光学显微镜图中肌原纤维与胶原纤维的分布与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一致,且肌肉纤维的横截面与纵截面中肌纤维的形态有所差异。鲍鱼三部分肌肉性质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鲍鱼的进一步加工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电业局在1963年就制成了装有自动记录器的五个油盒的“绝缘油耐压试验器”。油样被击穿时产生的游离碳极少,自动化程度高,放电击穿式记录设备较之当时的记录型热工仪表灵敏度高而结构简单。这台设备至今已正常使用了十八年。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元件的广泛利用,我们重新制造了更先进更方便的绝缘油耐压试验器(以下简称试验器)。新制的试验器已于82年7月正式使用,性能达到了没  相似文献   
4.
运用传统的热水抽提法与盐溶液结合的方法,对抽提白鲢鱼肉中的呈味成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发现,当加50mL0.2mol/L盐溶液,沸水浴加热15min时,其抽提液中非蛋白氮(NPN)和干物质含量均为最高,且抽提效率也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以文蛤肉为原料,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无机离子含量,利用木瓜蛋白酶、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复合风味蛋白酶对文蛤肉蛋白质进行水解,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适酶解条件。结果表明,文蛤中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含量分别高达6.904%和7.244%,无机离子中呈咸味的Cl-含量最高,达601mg/100g。用于制取海味香精的文蛤肉酶解最适条件为:料水比1∶2,温度50℃,pH7.0左右(±0.1),先加入0.5%木瓜酶和0.3%中性酶水解1h,再加入0.4%风味酶继续水解3h,该条件下水解度为35.8%,总氮回收率为51.2%,感官评分为6.0分。  相似文献   
6.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法分析淡水鱼肉气味成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以我国主要食用养殖淡水鱼鲢、鳙、鲫和草鱼为原料,采用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萃取鱼肉蒸馏后的挥发性成分,在相同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条件和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条件下,分析了鲢、鳙、鲫和草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分别检出鲢、鳙、鲫和草鱼肉中有40、42、42、31种挥发性成分,均以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63.33%、72.69%、76.16%和55.40%.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鲫和鳙的气味相近,四种鱼肉按气味的强弱排列次序为鲫、鳙、鲢、草鱼.推测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越高,气味越强烈.  相似文献   
7.
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鱼肉中气味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来分析、鉴定鱼肉中的气味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检出25种成分,确定20种成分,其中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相对含量比较多的有1-辛烯-3醇、2,5-辛二酮、2,4-己二烯醇、2-壬烯醇等。  相似文献   
8.
射频加热(radio frequency, RF)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加热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可替代传统加热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在提高工业效率的同时又可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及品质,可满足食品工业中的解冻以及其他加工需求,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但解冻过程中存在的“边缘效应”等加热不均匀问题仍是制约该技术的一个瓶颈。本研究对射频解冻及其原理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影响解冻过程中加热均匀性等问题的因素,包括电磁场、射频功率、电极电压及间隙、食品的介电特性等,以期为射频解冻技术的研究及改善加热均匀性等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百里香酚(Thymol)4.875%和丁香酚(Eugenol)7.81%(TE)、百里香酚(4.875%)和肉桂醛(Cinnamic aldehyde)3.9%(TC)、百里香酚4.875%和松油醇(Alpha-Terpineol)15.62%(TA)3组复配香辛料保鲜剂作用于4℃贮藏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通过感官评价、菌落总数(TVC)和理化指标(pH、TVB-N和色差)等指标来探究贮藏期间大黄鱼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复配香辛料保鲜剂处理组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其中,TE组呈现最佳保鲜效果,在贮藏期第12 d,TE组的感官评价分值仍在可接受范围内,TA和TC组分别在第7 d和第12 d时感官评分低于3,达到不可接受评分值;在第12 d时,TE菌落总数(TVC)为5.93 lg cfu/g,在4个处理方式中抑菌效果最佳,在国标控制范围内,TC、TA和空白组(K组)分别在第12 d、第10 d和第10 d时TVC值大于6 lg cfu/g,超过国标规定范围,不可食用;TE组的pH和色差在贮藏期间变化最小;TE组在第12 d时,TVB-N为28.33 mg N/100 g,贮藏期间未达到TVB-N的控制上限,能够有效延抑制大黄鱼的腐败,TC、TA和K组在第12 d时,TVB-N值分别为33.48、36.81和44.08 mg N/100 g均已腐败变质,不可食用。因此,本实验3组复配香辛料保鲜剂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延长大黄鱼的保质期,且TE处理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宝石鱼油微胶囊制品包埋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喷雾干燥法制取宝石鱼油微胶囊壁材配方组成;通过对五组壁材配方喷雾效果及微胶囊制品特性比较,得出宝石鱼油微胶囊壁材配方组成为:变性淀粉46.75%、酪蛋白酸钠2%、鱼油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