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Nb1Zr合金棒材的新工艺制备技术,采用"挤压+径锻+型轧+涂层拉拔"替代原"自由锻+径锻+型轧+氧化拉拔+酸洗"工艺,有效保证了产品高精度尺寸公差要求,同时解决了原产品工艺酸洗造成的环保问题。Nb1Zr合金棒材成品处理采用1 350℃/60 min真空退火工艺,材料最终晶粒度≥7级。研究了棒材变形工艺、退火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Nb1Zr合金棒材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制了一种制备无缝细直径铌管的新工艺。新工艺的要点是,采用轧制、冷拉拔相结合的加工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加工过程中壁厚偏差和外径的影响。采用1 050℃,1 h退火工艺保证管材具有力学性能和晶粒尺寸均匀的再结晶组织。新工艺制备的无缝细径铌管的综合力学性能均超过了铌管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锻造+多向轧制"工艺,研究了均质钽2.5钨合金材料在不同方向、不同部位和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最终确定了均质钽2.5钨合金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Ta40Nb合金管材主要应用于化工防腐行业热交换器的加工。热交换器用Ta40Nb合金管材要求内部晶粒尺寸满足要求的同时还需满足其后续加工对材料力学性能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挤压、轧制、热处理等关键工艺的研究,确定了热交换器用Ta40Nb合金管材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用电子束二次熔炼得到Ta5W合金铸锭,研究了Ta5W合金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十字交叉镦拔"锻造工艺和大加工率"换向开坯"开坯轧制工艺,能更充分破碎Ta5W合金铸态组织,采用1 400℃×60 min热处理工艺,能使材料最终获得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织,晶粒度达到6.5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射频谐振超导加速腔是组成高能粒子加速器的核心组件,高能粒子加速器用来对电子、质子及其束流进行加速,制造电子对撞机、自由电子激光器、分裂中子源(SNS)、同位素加速器等,是现代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的主要手段,对于研究物质组成、生命科学及空间科学都有巨大的作用。本课题旨在研究生产尚无使用先例的油压机或快锻机开坯、管坯正向冷挤压和无缝管冷轧三联工艺生产满足DESY(Deutsches Elektronen Synchrotron,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板材标准(1.3GHz超导铌腔技术条件)要求的超导铌管材,并在工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加工过程对超导铌管材的"污染"和RRR损失。  相似文献   
7.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班组长是班组的管理者,班组长在安全管理上的一些非正常心态需要探讨和研究,这对搞好班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辊模拉拔技术在铌锆合金丝材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铌锆合金丝材在辊模拉拔设备上的试验,确定了铌锆合金丝材的辊模拉拔生产工艺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研究对比了辊模拉拔生产方法和固定模拉拔生产方法的优缺点以及2种方法生产出的铌锆丝材的性能.通过近一年的生产应用表明,铌锆合金丝材完全适合采用辊模拉拔的生产方法.用该方法生产出的铌锆合金丝材的产品质量与固定模拉拔的产品质量相当,产品表面质量优于固定模拉拔方法,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固定模拉拔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旋锻、型轧及真空热处理工艺研究,开发出超导复合线用小规格Nb47Ti棒材的加工工艺,确定最佳工艺为"平立辊型轧+旋锻+800℃×120 min真空热处理",制备出满足:抗拉强度不小于400 MPa,伸长率不小于20%,硬度不超过170 HV,晶粒度不小于7级的超导复合线用Nb47Ti棒材。  相似文献   
10.
用电子束熔炼得到Ta40Nb合金铸锭,研究了Ta40Nb合金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采用"轴向镦粗径向拔长+三向循环镦粗拔长"锻造工艺、"大加工率"的开坯轧制工艺,能更充分破碎Ta40Nb合金铸态组织,合金板材具有细小均匀的等轴晶。Ta40Nb合金板材成品处理采用1 200℃×90 min热处理工艺制度,能使材料最终获得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织,晶粒度达到8级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