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轻工业   3篇
冶金工业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研究分析了热送热装对产品成材率、性能、产量和降低能耗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热装温度和热装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SWRH82B高碳硬线的试制过程,总结了82B硬线的试验结果,分析讨论试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表明:SWRH82B高碳硬线试制工艺路线正确,产品的性能满足标准规定,达到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3.
戈春刚  邝永海  王明元 《轧钢》2017,34(1):91-93
针对包钢集团公司长材厂生产的GCr15盘条轧后存在裂纹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等仪器对裂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夹杂物的存在是导致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夹杂物的控制、铸坯均热模式的改进及提高表面质量,可减少或避免GCr15热轧盘条表面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大规格高碳钢盘条拉伸异常断裂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春刚 《金属制品》2002,28(4):36-37
通过金相分析 ,认为造成大规格高碳钢盘条异常断口的原因是盘条中心存在严重的碳偏析 ,采用末端电磁搅拌、延长钢坯加热时间和加强铸坯的偏析检验 3条措施可生产出合格盘条  相似文献   
5.
戈春刚  王万宏 《轧钢》2017,34(4):84-85
针对包钢生产的SAE1018Ti线材酸洗后存在的表面圆斑缺陷,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缺陷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器保护渣的残留和铸坯表面氧化铁皮在轧制过程中的压入是造成线材表面缺陷的原因,通过加强铸坯保护渣的剥离和增强除鳞效果可避免该类线材表面酸洗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付国平  戈春刚 《金属制品》2010,36(4):64-66,70
根据10B33冷镦盘条对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冷顶锻检验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控制轧制坯料的质量、轧制压下量、轧制孔型等提高盘条表面质量。采用控轧控制工艺生产10B33冷镦盘条:粗轧开轧温度约为950℃,轧件进精轧机温度为920℃,吐丝温度为900℃,斯太尔摩控冷线控制冷却。成品10B33冷镦钢盘条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9.5~10级,脱碳层深度≤0.01 mm;屈服强度360~400 MPa,抗拉强度595~650 MPa;冷镦检验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7.
雷虎  张丽  戈春刚 《包钢科技》2015,41(1):17-19
针对市场对Φ22mm线材盘条的需求,结合摩根五代高速线材轧机的特点,通过合理的孔型设计,导卫设计以及控制工艺优化,实现了Φ22mm规格高速线材盘条的成功轧制,开拓了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戈春刚  刘玉峰 《包钢科技》2006,32(5):19-22,39
文章通过对ML35CrMo、ML42CrMo和ML40Cr冷镦钢盘条的控冷工艺进行研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预期的金相组织和晶粒度,良好的力学和冷镦性能,用户使用后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在包钢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试制SWRCH18A自攻螺钉用冷镦盘条的整个过程,给出了试制及用户使用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开发具有冷加工性能要求的盘条所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控冷工艺进行分析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ML35CrMo冷镦钢盘条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吐丝温度为 85 0℃、冷速为 0 .83℃ /s时 ,金相组织为珠光体 +铁素体 ,晶粒度 8~ 9级 ,脱碳层 (0 .2~ 0 .5 )D % ,盘条力学和冷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