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77篇
机械仪表   3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6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压力穿孔时的金属变形,研究了变形区孔型真实曲面方程。利用离散片元法和广义牛顿法确定了作用在预穿孔区和穿孔延伸区的轧制力。计算结果同工业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本文的理论分析是可靠的。其结果对压力穿孔机强度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OM、SEM及能谱仪对辊套表面裂纹和试件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并采用X-ray衍射仪对裂纹中铝的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辊套表面裂纹起源于机械加工产生的微缺陷,表面裂纹方向与切削痕迹方向相同;而铝液是从表面裂纹形核处沿开裂面挤入裂缝中;在裂纹尖端没有发现铁铝化合物;高温铝液对辊套表面裂纹形成及扩展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王超峰  郭延松  杜凤山 《钢管》2019,48(2):14-20
根据无缝钢管张力减径过程的变形特点,利用MSC.Marc软件建立了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对25机架张力减径机试轧产品进行数值模拟,不同机架间距的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软件建立的缩微分析模型建模准确,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研究管端张力及轧辊工作直径的变化,了解了管端增厚机理。探讨了多种因素对张力的影响,分析了张力形成规律,研究结果对今后管端壁厚控制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限元法修正冷轧带钢工作辊接触压扁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法对板带冷轧过程中工作辊的接触压扁进行模拟,利用数值手段对轧辊弹性压扁后的形状曲线进行拟合,并对计算轧辊压扁半径的Hitchcock公式进行了修正,大幅提高了轧制力的控制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亟待实现的挤压 (拔制 )异型材模具精密快速加工设计理论课题 ,借助于近代共形映射理论研究成果 ,求解了异型材挤压 (拔制 )模具相似成形塑性流动的数学模型 ,建立了圆角方型材精密挤压 (拔制 )模具模腔数学模型及其优化函数方程 ,建立了为实现模腔精密快速的CAD/CAM一体化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空间解析曲面模型理论基础上,采用三维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复杂几何形体动态约束模型,解决了张力减径过程中的矩阵变换、模型转换和多机架全系统仿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在轧辊和钢管之间附加一层动态接触摩擦单元的方法,建立了钢管张力减径过程有限元模拟的摩擦模型.通过判断摩擦单元与轧辊的接触或脱离情况(不必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其剪切变形来模拟轧辊与钢管接触表面的摩擦作用,实现了钢管产品张力减径过程的快速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8.
无缝钢管张减过程张力对壁厚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杜凤山  于辉  刘玉文  王起江 《钢铁》2005,40(9):36-40
通过对典型规格张减过程的分析,研究了张力对壁厚分布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通过对比验证了可靠性,基于机架伸长率计算了增厚段切除长度,为掌握张力和钢管壁厚分布之间的关系,实现预定壁厚钢管的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宝山钢铁集团公司2050 板材热轧生产工艺,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热力耦合非对称轧制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非对称轧制过程的非对称机理,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下的辊速比、上下表面温差对板材头部翘曲的影响规律,同时实现了通过调整辊速比控制厚向非对称温度分布造成的板材头部翘曲.根据不同工艺参数下控制部翘曲的计算结果,利用Matlab程序回归建立了控制上下表面温差引起板材头部翘曲的辊速比设定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冷轧复合法制备不锈钢丝网增强铝基复合板,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复合界面微观形貌随压下率变化的演变规律,利用拉伸试验机获得复合板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增大,复合界面由最初的钢丝网与铝板间机械咬合转变为钢丝网交叉点与铝板间的局部点焊合,随后为钢丝网交叉点与铝板间的面焊合及非交叉点处钢丝与铝板间的局部点焊合;当压下率达到52.8%时,钢丝网与铝板间形成全面焊合及铝板与铝板间的结合。复合板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0°钢丝网增强复合板抗拉强度、比抗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冷轧压下率、钢丝网目数的增大而提高,随铝板初始厚度增大呈下降趋势,当铝板初始厚度大于2 mm后,钢丝网增强效果较小。不同摆放角度钢丝网增强复合板较无钢丝网增强铝-铝复合板抗拉强度有所提高,0°钢丝网增强复合板提高22.5%,45°钢丝网增强复合板提高34.2%,但伸长率都有所下降,其中45°钢丝网增强复合板伸长率下降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