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消除湿烟羽已成为当前重大环保需求。对消除湿烟羽技术中的关键参数,如烟气加热温度(过热度)与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气压以及烟气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定量、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热度随环境温度升高、气压降低呈指数降低,而随环境相对湿度升高、烟气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环境温度10 ℃以上时,过热度受环境相对湿度影响的敏感性略强于受环境温度影响的敏感性;气压变化可引起过热度的显著波动,因此对于不同项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域性的气压差异;烟气温度变化同样可导致过热度的显著波动,证明消除湿烟羽时应严格控制烟气温度,以便充分利用冷凝再热法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
马寨油田为低渗透强亲水油藏,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原油粘度低,井网密度大。由于多年的合采使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2.9%,工业采出程度仅为76.6%。结合马寨油田的开采特点,论述了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过岩心实验证明了马寨油田分层开采可以提高采收率,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了该结论。为该油田的层间产能接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开发方式,对同类油田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于电泵油井的技术也在进行不断完善,通过相关技术人员近几年对潜油电泵井不停产试井技术的大胆研究与尝试,成功的将变频调速应用于电泵油井的不停产试井工程中,并且取得了成功。本文通过对潜油电泵井不停产试井的工艺系统以及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并且结合工程实例来证明其有效陛。  相似文献   
4.
抽油井管杆波动偏磨机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杆抽油井管杆偏磨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传统认为是由于井斜造成的。其实,大多数发生管杆偏磨的油井不存在井斜问题。文章在引入了波动偏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产生波动偏磨的机理,并论述了发生波动偏磨的几何和力学条件,为预防管杆偏磨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5.
单井原油计量采用二相分离器,玻璃管量油,人工化验含水。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仍使用现在这种计量装置,针对单井原油计量误差,进行论证与分析。为满足油田高含水期原油计量工作需要,对单井原油计量技术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油田计量技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颗粒群平衡方程(GDE)是模拟计算超细颗粒物的聚并情况有效方法,针对GDE方程的特点分别探讨了分区法、矩方法、MC方法等主要算法,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ANDERSON测量PM10初始尺度分布,为超细颗粒物聚并的数值模拟计算提供了理论借鉴.利用CFD软件编程功能,编写湍流聚并计算程序,计算结果同文献、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有效说明了湍流聚并模型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气泡沫驱井的腐蚀特点,优选3Cr13不锈钢材料,研制了ZQY221型不锈钢封隔器。该封隔器结构简单,耐腐蚀性强,施工方便,坐封、解封可靠,可满足空气泡沫驱井的使用要求。在模拟工况条件下试验48 h,该封隔器工作正常。在4口空气泡沫驱井上应用以ZQY221型不锈钢封隔器为主体的工艺管柱,工艺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100%;在平均油压13.8 MPa的条件下,平均注入空气8.41×105m3后,封隔器平均免修期达到565 d;4口井换封作业,封隔器均能安全解封,并能顺利地从井中起出。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PM_(2.5)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进行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受到人们的空前关注。燃煤电厂是产生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介绍了微粒聚合器技术,它能够克服燃煤电厂电除尘器对PM2.5荷电不充分的难题,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显著减少总质量排放,特别是PM2.5的排放。为国内燃煤电厂PM2.5的治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复杂气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11块砂岩气藏在开发中暴露出稳产期短、产量递减快、开发动态与地质认识不符等问题,通过分析气藏产能递减快的原因,采取井网调整、气层改造、排液采气以及储集层保护等一系列调整挖潜措施,明显改善了气藏开发效果,实现了气藏持续高速开采。  相似文献   
10.
(1)生理因素。对于操作者存在的体能、体质和疾病等方面的事故诱因,可通过体检、加强和职工交流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