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沙角C发电厂循环水控制系统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角C电厂投产以来,多次出现循环水控制系统故障导致机组跳闸的重大事故,暴露出该系统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为此,分析了旋转滤网控制逻辑和循环水泵的跳闸逻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沙角C电厂辅助控制网络系统一体化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沙角C电厂原辅助控制网络系统BOP(Balance of plant,BOP)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BOP控制系统一体化改造方案,并简要介绍OPC技术及RSLinx技术在BOP控制系统一体化中的应用。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沙角C厂监控系统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提高了电厂整体的安全与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3.
喷氨量的精确控制是电站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的关键问题,控制不当会影响火电厂脱硝效率或氨逃逸形成二次污染,建立准确的SCR脱硝系统动态过程模型是开发先进喷氨控制器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电站工业SCR脱硝催化剂和实验用催化剂与烟气反应特性的不同,对经典SCR脱硝过程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适用于燃煤电站SCR脱硝动态过程的机理模型,并与经典SCR脱硝反应机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改进模型在变工况时入口NO_x质量浓度、烟气流量等因素剧烈波动时模型特性。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计算精度和适应性更好,且在稳定工况和变工况均明显优于原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某电厂66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对SCR反应器内烟气流动以及喷氨分布均匀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首层催化剂前烟气速度分布及NH_3浓度分布,研究了SCR反应器内均流部件对烟气流场均匀特性的影响,并且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喷氨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调整烟道内均流部件对速度、浓度均匀性有显著改善作用;通过分析流场不均匀性得到的分区喷氨方法能够进一步优化NH_3在烟道中分布;现场试验验证了调节喷氨格栅阀门可降低SCR反应器出口NO_x浓度。本文研究可为燃煤机组SCR系统导流板优化及实际电厂喷氨优化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TG)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煤的燃烧性能,但缺乏统一的判定和评价准则。JB/T10440—2004《大型煤粉锅炉炉膛及燃烧器性能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规定了利用TG测定煤粉着火稳定指数的方法,其中氧量(氧的体积分数)和样品量的设定与众多文献有较大差异。为探讨这两个参数设定的必要性,针对性地开展了氧量和样品量的对比实验,所得结果表明,提高氧量和增加样品量可促使煤粉由非均相着火模式向均相着火模式转变;设计规范中79%氧量和以含10 mg可燃物质(以下简称"可燃物")为基准的实验条件设定合理,所测得的着火稳定性指数更易于明确区分不同煤样的着火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快速测量粉煤灰未燃碳的性能,分别将Na2SiO3和KNO3作为粉煤灰未燃碳测量的粘合剂,以改善所测粉煤灰样品的可压性。对比分析两种粘合剂条件下未燃碳定标曲线的拟合度、灵敏度、定量分析精确度和检测限,以及Si 251.61nm和Si 288.16nm分别作为C 247.86nm的内标线对未燃碳测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a2SiO3作为粉煤灰的粘合剂时,未燃碳的定标曲线拟合度、灵敏度、定量分析精确度和检测限均优于KNO3作为粘合剂时的情况。而以Si 251.61nm作为C 247.86nm的内标线时,未燃碳测量的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站锅炉稳定浓度工况下煤粉粒径分布测量需求,设计了取样装置,对高浓度气固两相流颗粒进行取样,并稀释形成稀疏气固两相流,同时基于单一颗粒光脉动法粒径测量原理统计分析获得颗粒粒径及分布,将该方法应用于电站锅炉煤粉细度参数测量,实时获得煤粉细度R_(75)、R_(90)和R_(200)等参数,并与筛分法进行对比,R_(75)相对偏差为13.2%。此外,改变制粉系统运行工况,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得细度变化情况,为电站锅炉运行优化调整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煤质常规分析指标与燃烧特性参数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指导电厂的优化运行。对81个煤样进行了热重分析实验并获得燃烧特性参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基于煤质分析数据的燃烧特性参数预测模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遗传算法和多次预测取平均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建立的着火稳燃特性指数(R_w)预测模型的拟合度(R~2)为0.957,10个预测样品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5;燃尽特性指数(R_j)预测模型的R~2为0.938,MAE为1.17。在生产现场利用常规分析快速预测煤粉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9.
李壮扬 《广东电力》2012,(1):120-122
列举3起汽轮机控制系统液压伺服模件IMHSS03因可靠性问题引起机组减负荷或跳闸的异常事件,根据IMHSS03模件的工作原理,从模件品质、电源可靠性、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linear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LVDT)激励电压的影响以及模件与电缆的可靠接触等方面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指出通过加强模件质量监测、采用双路电源供电、降低LVDT激励电压、增加电缆托架等措施可降低IMHSS03模件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