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73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力臻  韩艳娟  陈水标  吴涛 《电源技术》2011,35(11):1391-1393
采用恒流放电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碱锰电池150 mA连续放电过程中正负极电化学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LR6型碱锰电池150 mA连续放电过程中,电压的变化主要由正极极化引起的;而在放电末期,电压的下降主要是由负极区碱浓度的降低以及负极阻抗的升高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合金元素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臻  吴涛  刘玉琳  王树新 《电池》2005,35(1):33-34
利用线性电位慢扫描法,分别测定了Al、Bi、Ca、In与Zn构成的合金电极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极化曲线;利用收集气体和恒阻放电的方法,测定了Zn-In-Bi-Al和Zn-In-Bi-Ca合金电极的析气行为和放电性能.结果表明:Al、Ca和In可提高锌阳极溶解的交换电流密度;Ca、Al、Bi可降低锌表面析氢的交换电流密度,并使锌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电位负移.Zn-In-Bi-Al和Zn-In-Bi-Ca可提高锌电极的综合性能,且Zn-In-Bi-Ca更好.  相似文献   
3.
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EIS)、XRD和能量色散谱(EDS)等方法,研究了醋酸钾(KAc)对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n(KAc):n(LiMn2O4)=1:1 000时,产物的高倍率性能最佳,以2.0C在3.0~4.3V循环,放电比容量比未添加时提高了6.7%;循环4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3.64%.KAc的作用机理是:CH3COO-对质子氢的吸收,以及K+参与正极表面膜形成并进入晶格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力臻  谷书华  陈水标  商景鹏  廖奭 《电池》2002,32(4):207-210
利用滴定分析、热失重分析以及XRD方法研究了EMD和KOH溶液混合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碱与MnO2可以相互作用并导致体系温度的升高,碱浓度的下降,EMD中形成Mn3O4以及MnO2中结合水的损失。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所加KOH溶液的浓度、EMD中的水含量、二者用量的比例关系以及体系的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3种导电剂粉体材料的形貌,通过测定3种导电剂材料的吸水能力,研究了导电剂的振实密度与吸液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导电剂的振实密度越大,其吸液能力越小;反之则其吸液能力越大。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技术考察了3种导电剂的贮锂性能,实验表明石墨类导电剂(KS、SO)具有一定的贮锂性能,但其首次库仑转换效率低;而炭黑类导电剂(SP)仅起导电作用。利用六西格玛(简称6σ)混合设计考察了导电剂之间的交互作用,及3种导电剂配比对石墨电极放电比容量的影响,当质量比m(包覆石墨)∶m[导电剂(KS SP)]∶m(PVDF)=92∶3∶5且m(KS)∶m(SP)=1.66∶1时,电极放电比容量可以稳定地达到315mAh·g-1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排水集气法、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充放电曲线研究了AB5贮氢合金电极的充放电过程。结果表明:在实验选择的充放制度下,充电倍率对贮氢电极的充电电位、充电效率及放电倍率对放电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在放电过程中,贮氢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阻抗随放电深度增加而减小,当放电深度大于80%时电化学反应阻抗又增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剖失效电池,利用物性分析及模拟试验,研究了MHN-i电池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负极集流体铜网的变化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流体(铜网)中的铜元素逐渐地迁移,是造成电池微短路与低电压甚至零电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碱性电池中铁负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民  王力臻 《电池工业》2000,5(4):170-174
根据国内外铁.镍电池、铁.空气电池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铁负极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近年来在提高铁电极性能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并采用掺杂化合物的烧结多孔铁电极以改善铁电极性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5 铅酸蓄电池的设计(续) 5.2 某些部件在设计与计算上的若干问题 5.2.1 极板与板栅的计算 5.2.1.1 计算推导过程: 正极板栅与活性物质重量的计算: 设:σ为极板厚度(mm) b/a=c为极板宽与高之比  相似文献   
10.
开路电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王力臻  项民  谷书华  王海军 《电池》1999,29(4):157-160
通过比较平衡电位和稳定电位的区别,进一步阐述了电池的电动势与开路电压的本质区别。讨论了各类锌锰电池开路电压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开路电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