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轻工业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三聚氰胺为配体,制备了三聚氰胺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利用三聚氰胺和银离子的络合作用,进一步合成得到三聚氰胺固定银离子色谱固定相。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测得三聚氰胺键合量为0.11 mmol/g,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银离子负载量为0.17 g/g。在洗脱体系为乙腈-正己烷(体积比0.3∶99.7)、流速0.5 m L/min条件下,该银离子色谱柱对5种不饱和脂肪酸甲酯混合标样完美分离,应用于4种常见油脂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测定中亦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凝胶油作为潜在的能够替代传统氢化奶油的新方法,具有低饱和脂肪酸和零反式脂肪酸的优势,所受关注 度越来越高。本实验以精炼大豆油为基料油,β-谷甾醇和卵磷脂等比例混合物作为复合凝胶剂,制备得到凝胶油基 人造奶油。主要研究了凝胶剂质量分数和水分体积分数对凝胶油基人造奶油质地、流变学性能、微观网络结构和结 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分体积分数提高时,能够在更低的凝胶剂质量分数下形成均相人造奶油体系;随着凝 胶剂质量分数和水分体积分数的增加,人造奶油的硬度和弹性增大;样品网络结构和结晶度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 凝胶剂质量分数和水分体积分数的增加,人造奶油的结晶度增加,微观三维网络结构更加完整,油-水两相接触面 积变大,最终使得人造奶油体系结构更加均匀和稳定,硬度和弹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近10年发生的典型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归纳总结了引发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的因素、不同激源的作用机制以及燃烧爆炸机理。引发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的因素主要包括:撞击、高温、挤压、外部短路和部件故障。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引发电池安全事故的因素可以归为三类:机械激源、电激源和热激源。锂离子电池燃烧爆炸与电池的产热和散热相关。当锂离子电池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时,电池内部出现热量积累,温度升高。随着温度不断升高,依次发生固体电解质膜(SEI)分解、负极和电解质反应、隔膜融化、正极分解和电解质分解等反应,电池内部产生大量高温高压可燃气体,壳内压力不断增大。当内部压力超过壳体的可承受极限时,壳体破裂,伴随高温高压可燃气液混合物的喷射和可燃气体的爆燃。  相似文献   
4.
以全氢化棕榈油作为高熔点脂肪源,将0.5%~2.5%的全氢化棕榈油与葵花油混合作为基料油,制备凝胶油基人造奶油。探究高熔点脂肪对凝胶油基人造奶油的脂肪酸组成、稳定性、熔点、质构、流变性质、微观结构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熔点脂肪添加量低于1.5%时,人造奶油的熔点过低、可塑性较差;而添加量高于1.5%时,人造奶油的不稳定指数值大于1.5,体系劣变严重;添加量为1.5%时,硬度、可塑性和黏度均更接近于市售人造奶油,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5.
齐创  邝男男  姜成龙  林春景  张亚军 《电源技术》2021,45(10):1269-1273
针对锂离子电池热扩散问题,以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搭建了模组的热扩散模型,研究了模组中不同位置单体触发热失控后对整个模组热扩散的影响.基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机理和热传导机理建立了单体电池在绝热条件下的热失控模型,并通过设计相应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单体电池热失控模型为基础,搭建模组热扩散模型,研究了模组中不同位置单体触发热失控对模组热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位置单体触发热失控,热失控行为呈放射状向周围扩散,且每次都是两个单体电池一起发生热失控,在40 s左右,模组一侧的电池全部达到热失控触发温度;边缘位置单体触发热失控,热失控行为依次向周围扩散,且每次只有一个单体发生热失控,大约50 s的时间,模组一侧的电池全部达到热失控触发温度.最后,基于热扩散模型研究了不同隔热材料对模组热扩散速率延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