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锻造后经过调质处理的37CrMnMo钢钻杆接头取样并进行深冷工艺处理,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其组织,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深冷处理使得热处理后的材料内部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减少,同时生成马氏体组织,并伴有呈弥散分布的细小碳化物析出;深冷保温时间为12 h时,扭转强度为1011.7 MPa,与未经深冷处理的试样相比,提高了7%;深冷保温时间12 h,深冷次数为3次时,抗拉强度为1286.5 MPa,冲击吸收能量为177.1 J,与未经深冷处理的试样相比,分别提高了9%、10%。  相似文献   
2.
在对A356铝合金汽车轮毂热处理工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铝合金汽车轮毂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及热应力场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表明:在淬火过程中,轮毂在47 s时完全冷却到70℃,与实际较为吻合。轮毂受到的最大热应力为180.507 MPa,小于A356铝合金的强度极限。轮毂在淬火过程中会发生微量的变形,距离轮辐最远处的变形量最大,其值为0.127341 mm,建议在热处理后对汽车轮毂进行精密校核。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定位偏心轴的形状特点,针对冷、温挤压各自的特点,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成形工艺方案.制定了零件挤压成形图,确定了挤压工艺路线.校核了各道挤压工序的变形程度,同时介绍了冷温挤压模具.指出对于一些尺寸精度高、变形程度较大的零件,可采用冷、温挤压相结合的工艺进行成形;同时,在温挤压前,要预先合理地分配材料,以保证零件充分成形.考虑到坯料在温挤压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采用冷推挤工序来确保零件关键部位的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4.
非对称轴杆形件的弹簧芯轴成形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心桃形曲面和头部凸台填充不满,给模具设计带来困难;以及成形温度和设备吨位难以选择。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其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认为:偏心桃形上部设置不规则外形的径向飞边,其阻力圈作用非常显著,偏心桃形充填饱满;增大凸模内形腔的入口圆角,工件头部的凸台也得以充满;金属流动的流线组织分析说明杆部底端的斜楔预先成形是合适的。模拟还分析了工件的温度分布与成形力,为确定成形温度及选择设备提供了依据。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一致。  相似文献   
5.
温挤压作为一种少无切削成形技术,因其成形精度高、变形力小,且可连续生产的特点,已被逐渐用于各类精密机械零件的塑性成形。不同的温挤压成形温度对模具的热效应不同,特别是中高温温挤压成形,故模具的冷却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台阶内花键套筒冷挤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台阶内花键套筒的冷挤压工艺 ,制定出冷挤压件图 ,确定了挤压方案及工艺流程 ,对各工序变形程度进行了校核 ,并计算出了挤压力,同时对挤压模具的设计制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精锻件模具库软件的开发 ,对锻造工艺和回转体锻模的CAD开发进行了一些尝试。开发成果表明 ,通过对一典型锻件锻造工艺和锻模CAD的开发 ,可缩短锻造工艺和模具的设计周期 ,规范模具库的管理 ,有利于锻模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注塑模设计一般过程,并基于AutoCADR13.0平台,利用其内嵌语言——LISP及DCL语言作为编程工具,结合EXCEL电子表格存储数据,开发一套注塑模参数化辅助设计CAD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精锻模计算机模具库的开发与应用。精锻模计算机模具库的开发,对于提高模具设计效率和推动精锻模的标准化、系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由模式下板料拉深成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圆筒形拉深试验模具和伺服压力机的三种自由模式,分析了自由模式下一个工作行程中完成多道次拉深成形时,各段次拉深距离下死点位置、速度比例对拉深极限高度的影响,总结了达到最大拉深高度的参数设置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伺服压力机下,采用多段工作模式,最大拉深高度可以提高20%~30%.靠近下死点时,应设置为低速拉深.试验中,速度设置为压力机正常速度的10%~20%,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