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全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分析了马街小流域降水量和坡耕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采取了2项措施,旨在减少因暴雨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昆明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昆明市江、河、湖泊、沟塘众多,盘龙江穿城而过;城内金汁河、运粮河、宝象河、东白沙河、船房河、乌龙河、马料河、捞鱼河、梁王河、大河、柴河、东大河、古城河等20多条河道纵横交错;滇池、翠湖像两颗明珠分别镶嵌于城西南、城中,大部分江河从东、南、北三面呈心状注入滇池;另外,像莲花池、黑龙潭、宝海等以点状分布的小型沟塘举不胜数。所有的这些江、河、湖、塘构成了昆明的城市水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1:25万DEM昆明地区地貌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贡献组成要素,它决定着自然地理单元的形成和地面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该研究利用GIS图像处理技术方法,通过对昆明地区1:25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研究区有关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的地貌特征要素,并进行定位表达与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了对本区地貌特征的定位与定量化的总体认识,为研究区的农业规划、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地质灾害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信息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4.
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有78年悠久的办学历史。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一个博士点,三个硕士点、两个本科专业,三个本科办学方向。2000年 12月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委员会批准,依托我系建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云南省高校五个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多年来,我系己为国家培养近 6000名高等地质专业人才,其中硕士 160名,博士40余名。仅80年代后培养的学子中,已有2人获得“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6人获得“冲国青年地质科技银捶…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云南省宜良县浮占磷矿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地质、含磷岩系划分对比、矿体特征、矿石结构及构造、矿石矿物及化学成分等特征,并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6.
蒋锐  宋焕斌  朱杰勇 《金属矿山》2010,39(9):162-165
矿产开采会改变矿区及周围的地质环境,从而引发各类地质灾害。随着矿产开采向深部发展,矿山遭受灾害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因而对风险进行统一化管理逐步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预警需要获取在采矿过程中矿山的地质和环境的实时变化情况。目前许多矿山已经建立了局部监测网络,但是由于传感器类型以及对现象的描述与表达的多样性,将监测信息汇集到管理部门是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工作。针对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ensor Web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萤石矿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萤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近年来其开发利用存在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恶性无序竞争突出、污染严重、低端产品生产过剩等问题,随着国家政策和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级含氟精细化工品将是国内萤石矿开发产业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8.
西南滇黔风化磷块岩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滇黔磷矿资源丰富,风化现象普遍。本文在汇总前人对风化磷块岩的研究成果的同时,预测了风化磷矿的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论述银厂铅锌矿区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阐明NW向张扭性断裂是铅锌矿体的控矿及赋矿构造,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筇竹寺组和渔户村组,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密切联系,成矿时代为海西期,成矿温度为148~220℃,属中低温热液矿床,为指导该区铅锌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找矿突破,在薄竹山地区开展了1∶20万重力测量,并进行了钻探工程验证,进而确定了隐伏花岗岩体的埋藏深度及形态特征。研究表明,薄竹山地区隐伏花岗岩整体呈纺锤状,沿北西向延伸,向下延展至白牛厂隐伏花岗岩上,并与其深部相通;隐伏深度一般大于200 m,最大深度不超过1 100 m;依据隐伏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划分了3级成矿远景区,找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