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岩心中沉积构造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其湖平面频繁的升降导致湖岸线在研究区内大幅度的往复摆动。由于湖泊水体较浅,湖平面的变化引起湖域间歇性的频繁暴露和淹没,有利于陆生植物的繁衍而不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其油源主要来自邻近长7、长8油层组烃源岩。湖平面上升期砂体叠置呈连片的板状,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型油藏;湖平面下降期砂体多呈孤立的长条状,有利于岩性油藏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川地区长3低渗储层特征,文中利用大量岩矿分析、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分析了镇川地区长3油层组砂体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认为该区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以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具有胶结类型多样、平均喉道半径偏细、退汞效率偏低的特点.研究区形成低渗储层的原因为岩屑质量分数高、分选...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 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9 油层组沉积时期陇东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物源供给区。物源分析是研究长9 油层组三角洲发育 特征的基础,也是对砂体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依据。通过石英含量相对变化、重矿物组合特征、石英阴极 发光分析、岩屑组分分析及古盐度恢复等研究发现,陇东地区同时受西南、西北、南部及东北等多个方向物 源的影响和控制,其中主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西南部,次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西南 部主物源母岩为祁连构造带的中-高级变质岩与火山岩,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次要物源分别来自南秦岭 构造带、阿拉善古陆和阴山古陆的花岗岩及低-中级变质岩,以上几个方向的物源在元城-华池-马家 砭-太白一带交汇。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出现的新市场主体,首先引入配电分配矩阵来模拟市场双边交易行为,在传统负荷频率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配电分配矩阵的负荷频率控制模型.然后针对负荷频率控制模型在区域地理上的分布式特点,采用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式进行控制.最后,以一个两区域交直流互联电网负荷频率控制模型为例进行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市场双边交易过程与C-MPC控制、传统PI控制方式相比,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式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中存在大量天然裂缝。裂缝类型为弱构造变形区形成的高角度构造裂缝,走向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南西向;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形成和燕山早期构造运动的改造是裂缝形成的重要条件;裂缝的大量存在,使该区石油运聚具有独特的裂缝型垂向多点式充注运聚模式,形成了同一区块垂向多油层叠合、平面上发育多个含油富集区的油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致密油层压裂效果及油气动用情况的评价指标和判识手段一般具有地区适用性。选取热解参数S 1/S T、PI值与饱和烃分子组成参数 C 20 - / C 21 + 、∑三环/∑五环、Pr/nC17、Ph/nC18对水平井开发目标层位长72亚段及相邻层位长71亚段和长73亚段进行比对,分析其实施压裂后致密油的动用效果。结果显示,参数 C 20 - / C 21 + 、∑三环/∑五环的比值存在明显分异;Pr/nC17、Ph/nC18参数也敏感地反映了原油直链和支链烷烃分子的差异渗流特征,表现为分子结构简单的轻组分相对含量在目标层位中明显降低。综合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特征,认为目标层位长72亚段的致密油受到优先动用,但采出程度不大。研究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层油气动用层位的精细判识提供了有效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对于其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在争议。结合国内外现状及其地质特征,文章将其统称为页岩油,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指长7段烃源岩层系内致密砂岩和泥页岩中未经过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并根据岩性组合等因素将其分为多期叠置砂岩发育型(Ⅰ类)、页岩夹薄层砂岩型(Ⅱ类)和纯页岩型(Ⅲ类)共3种类型。综合地质研究认为,长7段页岩油具有砂泥储层大面积分布、储层致密但流体可动性较好、含油饱和度高、油质轻、气油比较高、埋藏较浅、资源量大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地震、测井、工程及开发技术攻关,推动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成效:落实了I类页岩油整装规模储量区,建成3个Ⅰ类页岩油水平井攻关试验区;Ⅱ、Ⅲ类页岩油直井勘探突破出油关;Ⅰ类页岩油规模开发成效显著,长7段页岩油已成为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故障定位困难的现状,构造了适应多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故障电流编码方式、开关函数和评价函数。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粒子群法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有效融合了遗传算法在全局搜索方面和粒子群法在局部搜索方面的优势。建立配电网故障定位仿真实例,通过配电网系统单重故障和多重故障及FTU上传故障信息出现畸变情况的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准确率和较快的收敛速度,且本方法抗干扰性更强。本研究成果可为配电网故障定位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ML地区长81油层组砂体横向连续性差、纵向变化快、延伸方向预测困难等问题,根据沉积旋回将长81油层组细分为3个小层,选择小层内砂体连续厚度大、曲线幅度高的优势砂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砂体展布精细预测.结果表明:地区共发育9支砂带,其中3支来自西部物源,其他来自西南部物源,单支砂带宽度一般为1~2km,砂体交汇处可达4~5km,砂带主体平均厚度为7~9m.不同时期各支砂带的分布范围和砂体规模不同,研究区东部砂厚大于4m的区域是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带,长831小层有利区面积最大.研究结果克服根据累计厚度进行砂体展布预测而放大有效砂层厚度、因沉积旋回的不对应而扩大砂体分布范围的不足,提高砂体预测的准确性;提供西部物源存在的重要证据,并落实了油藏规模;根据研究成果进行井位部署,目的层可直接精确到优势砂体有利区内,降低勘探部署风险.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产能预测方法 (有效渗透率统计法、地层系数法、视流度法等单因素法)不适用于特低渗储层的产能预测。在分析储层产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储层产能主控因素;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产能快速评价方法,与单因素法相比具有简便快捷、可信度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