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采用数学计算法,结合韩城矿区实际生产数据,探讨地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研究发现,横向上矿区西部的最小水平应力值一般大于东部,纵向上应力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地应力增加,煤体结构向糜棱煤转化,煤储层渗透能力减小。韩城矿区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以小于0.47为主,稳产期日产量随着差异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地应力等值线图与煤层气产气量等值线图在平面上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含煤层系一般井段长,层数多,单层厚度薄,需要组合层系进行开发。通过对理论与实际资料的分析,提出了煤层气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一套层系的煤层厚度下限为5 m,井段长度上限为371.3 m;不同煤层应属于同一压力体系,层系内的煤层厚度要稳定,并有一定的面积,投入开发的煤层与相邻的富水层之间要有稳定的隔层隔开,同一层系内的煤层其解吸压力应该相近。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为我国煤层气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彭英明 《人造板通讯》2013,(12):9-11,33
对两种磨片的齿形、生产运行参数、纤维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比较分析,综合考虑其使用价值,选出更为经济适用的磨片。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煤层气开采理论中关于水在煤层气吸附、解吸中的作用所存在的争论,对煤储层孔隙中的气水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根据基质孔隙含水饱和度大小差异,划分了3种孔隙下的气水分布模式,并探讨了其对煤层气产出机理及煤层气注CO_2增产措施的影响。指出了相态转换部分过程机理理论及相关的数学模型研究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江垭水利枢纽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能的工程,水库总库容17.4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0万K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为7.45亿KW.h,经济效益显著。以建设中水利部,湖南省各拨款10亿元人民币,共20亿元,占总投资的59%,分摊防洪等社会效益投资;澧水公司以向建造,世行贷款等方式筹措发电工程资金13.9亿元,占总投资的41%,该工程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地质遗迹丰富,人文资源独具特色,气候宜人,具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但由于建设力度不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景点小、景区分散、管理无序、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以地质公园建设为基础,从发展观念、资源整合规划、地质调查、人文历史和生态资源调查等方面入手,整合地质遗迹资源、海洋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将秦皇岛地区打造成集旅游、疗养、休闲、运动、教育、养老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大量实验与资料表明煤层气在开采中普遍存在达西、非达西渗流和扩散三种流态。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煤层气达西、非达西理论和扩散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达西渗流理论、非达西渗流理论、线性扩散理论、渗透与扩散理论、考虑多种因素的非线性扩散理论,并分析了这些理论的真实性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浅薄层特超稠油开发后期蒸汽驱注采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薄层特超稠油具有埋藏浅、厚度薄、黏度大、分布散的特点,属于低品位稠油,开采十分困难。特别是到开发后期,由于气窜和地下剩余油分散,导致含水率急剧上升、产油量快速下降。但此时的采收率并不高,地下仍有大量剩余油资源。以河南油田为例,通过对矿场蒸汽驱实验效果的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转驱的最佳时机是第9周期后;采用间歇汽驱效果相对较好;当周期注汽速度为120 m~3/d,注汽量为16 144 m~3,间歇时间为50 d时,开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锦州南潜山油藏为例,依据钻井取心、露头、化验分析资料以及试油和生产等动态资料,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上太古界潜山油藏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影响因素,认为最有利的岩石类型依次是黑云二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角山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最不利的岩石类型依次是石英伟晶岩、正长伟晶岩和花岗伟晶岩;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风化淋滤孔、溶蚀孔、风化缝、构造缝、区域缝等;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是风化作用、岩性、古地貌和断裂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渤海湾盆地上太古界潜山油藏钻井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