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强  何建璋  王毓华  李彦  张垒  唐子君 《黄金》2014,(12):45-49
新疆某金矿矿石载金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围岩蚀变强烈,含泥量大,泥化现象严重,对载金矿物的浮选影响较大。针对该矿石的特点,通过配合使用捕收剂Y89-0、异戊基黄药和Z-105,以及采用泥砂分选工艺,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金回收率得到显著提高。原矿金品位为3.43 g/t时,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回收率90.86%、金品位42.40 g/t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2.
伟晶岩型锂辉石矿浮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伟晶岩型锂辉石矿资源现状,锂辉石矿中主要组成矿物的理化性质与可浮性,锂辉石矿浮选基础研究和工艺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伟晶岩型锂辉石矿浮选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磨矿细度、矿泥及易浮杂质、水质影响、搅拌强度、温度影响和合理用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锂辉石矿中主要矿物浮选行为的研究有待加强、浮选捕收剂的捕收性和浮选分离抑制剂的选择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矿泥的浮选行为及其对锂辉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矿泥高效处置技术的研究有待加强、高海拔地区锂辉石矿浮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待加强研究。提出锂辉石矿浮选应着重对锂辉石浮选动力学、锂辉石浮选药剂构效关系、泥质矿物浮选行为及对锂辉石浮选行为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唐子君  岑超平  方平 《动力工程》2012,(11):878-884,897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1种煤样(C)和2种城市污水污泥(S1和S2)及其混合试样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的失重主要为挥发分的析出与燃烧,升温速率提高有助于污泥的快速处理及热能的利用,但总失重率较小,减量化较差;污泥与煤样的混烧特性从总体上表现为污泥和煤样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污泥所占比例的增加,试样的着火温度逐渐降低;当污泥的掺烧比为25%左右时,综合燃烧性能最好.采用Freeman-Carroll微分法确定污泥与煤混烧过程中化学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污泥在温度较低时更易于反应,而煤则表现出相反的性质.根据对不同掺烧比下污泥燃烧性能参数及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分析,得出污泥S2更适合燃烧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水泥预分解炉装置上研究污泥燃烧过程中还原性气体的产生及其对NO的还原,并系统研究了O2浓度(体积分数为0~5%)对还原性气体产生及NO还原的双重影响。TG-FTIR特征分析表明,污泥燃烧产生的还原性气体主要为HCN、NH3、CO和CH4。进一步实验研究发现O2浓度对HCN和NH3的产生有明显影响,HCN和NH3在O2体积分数为3%时产生速率最大。同时,O2浓度对污泥燃烧还原NO有较大影响。在污泥燃烧温度为900℃,烟气中CO2体积分数为25%、NO浓度为600mg/m3、SO2浓度为200mg/m3、O2体积分数为3%时,NO还原率可达到最大(55.8%)。通过还原性物质(NH3、CO、CH4和污泥焦)对NO的还原实验研究进一步发现,NH3和CO是污泥燃烧过程中NO还原的关键物质,且NH3对NO的还原随着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CO对NO的还原受O2浓度的限制。综合分析表明,O2浓度对污泥燃烧NO还原的影响主要是由NH3的产生速率差异、NH3和CO对NO的还原起主导作用且受O2浓度影响较大等多种因素综合导致。采用污泥作为还原剂进行NO还原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在水泥生产中可通过控制O2浓度获得较高的NO还原率。  相似文献   
5.
城市剩余污泥制备活性炭吸附剂对Ni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热解法制备了污泥活性炭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的Ni2+进行去除,确定了最佳实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时间为1 h、p H为7、吸附剂用量为6 g/L时,对含Ni2+废水(Ni2+质量浓度为50 mg/L)的平均去除率为29.132%,污泥活性炭吸附剂的平均吸附容量为2.428 mg/g。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吸附时间为80 min、溶液p H为7时,对溶液中的Ni2+有较好的去除效果。Ni2+在污泥活性炭吸附剂上的吸附比较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方程更适合描述Ni2+在污泥活性炭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