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多重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已内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为基料,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采用环氧树脂和松香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出环氧树脂和松香改性的聚氨酯复合乳液.重点考察了环氧树脂、松香和三羟甲基丙烷用量对水性聚氨酯粘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环氧树脂和松香参与了体系的反应,最终形成环氧树脂和松香改性水性聚氨醣.胶膜拉伸试验表明,环氧树脂的引入增加了水性聚氨酯胶膜的韧性:向聚氨酯体系中引入松香降低了聚氨酯胶膜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同时胶膜的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在适宜的用量范围内,三羟甲基丙烷可大大提高水性聚氨酯胶膜的杨氏模量及拉伸强度.粘接试验表明,环氧树脂对聚氨酯胶粘剂的T型剥离强度有显著影响;随松香用量的增加,聚氨酯胶粘剂的初粘力和T型剥离强度均出现峰值;TMP对聚氨醅胶粘剂的T型剥离强度有很大影响,在实验范围内,TMP用量越大,聚氨酯胶粘剂的T型剥离强度越大.当环氧树脂用量为5.65%、松香用量为8.92%、三羟甲基丙烷用量为2.7%时,水性聚氨酯胶膜的力学性能最佳,用该乳液配制的胶粘剂可满足复合软包装对胶粘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简要介绍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特点,综述了几种改性方法,指出了目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烟包喷铝纸用水性转移涂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目前市场上用于香烟条盒与小盒包装的真空喷铝纸所用的转移涂料绝大部分都是溶剂型的涂料,易燃、易爆、静电大、气味重,特别是夏天,涂料中溶剂挥发速度很快,生产车间气味很重,对操作工  相似文献   
4.
改性水性聚氨酯汽车内饰胶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丙酮法,并以聚醚二元醇(N22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1,4-丁二醇(BDO)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原料,制备了聚氨酯(PU)预聚体;然后以丙烯酸酯为改性剂合成出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实验结果表明,当w(丙烯酸酯单体)=25%、w(DMPA)=3.8%时,可得到高性能的改性WPU乳液;由该乳液制得的胶粘剂可以满足汽车内饰材料的粘接要求。  相似文献   
5.
软包装塑料膜用多重改性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聚醚二元醇(N22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主要原料用丙酮法合成出聚氨酯预聚体,然后用三羟甲基丙烷和蓖麻油作为交联剂,丙烯酸作为改性剂,进行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备出高性能的具有壳核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改性后该胶粘剂有更好的粘结性能,主要用于CPP和CPP,OPP和OPP,VMOPP和VMOPP薄膜的粘接.  相似文献   
6.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丙烯酸(AA)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CPP),得到一种PE胶黏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AA和BPO的质量对CPP胶黏剂改性的黏附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T=90℃,反应时间t=3h,反应物料的质量比m(CPP):m(AA):m(BPO)=100:3.0:0.5时,改性的CPP胶黏剂有较高的黏接强度。  相似文献   
7.
改性天然胶乳胶粘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助剂对天然胶乳进行改性,得到改性的天然胶乳胶粘荆.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搅拌时间以及甲醛的滴加速度对改性天然胶乳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OP-10浓度为0.6 g/L,用量为5 g;平平加O用量为0.7 g;反应搅拌时间大于10 min;甲醛滴加速度小于5滴/10 s时,所得的胶粘剂性能较好,可用于沙发等的粘接.  相似文献   
8.
改性天然胶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胶乳的特点,综述了天然胶乳改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胶乳改性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物理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聚丙烯的物理改性及其研究进展,并指出PP填充改性、等离子体改性、助剂改性、共混改性、增强改性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