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拉西瓦水电站两条大洞径的尾水洞,采用先底拱、后边顶拱的混凝土浇筑方式。为确保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衬砌单循环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对边顶拱钢模台车拆模时间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经综合考虑,确定拆模时间为8h,经现场拆模实践证明,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无裂缝和拉裂痕迹。  相似文献   
2.
陈亮  王玉孝 《陕西水利》2013,(5):115-116
拉西瓦水电站果卜地段岸坡位于右岸坝前1号沟~黄花沟之间,距大坝500m~1500m,因错落变形的产生而形成,为世界级地质难题。本文以拉西瓦水电站果卜岸坡为例,对其进行果卜岸坡预警系统研究和果卜岸坡塌滑应急预案及建设管理研究,为如何在类似电站运行及工程建设中建立预警机制,形成有效监控体制,降低风险,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经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工程混凝土施工程、灌浆工程的系统研究与实践,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施工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的难题,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高寒地区高拱坝快速、安全、优质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地区位于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样的河流形态环境。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地形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黄河龙羊峡以上干流各河段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旨在通过对河流自然特征的了解,为后续合理利用资源、充分保护河流生态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已完工的拉西瓦水电站左、右深孔有压段钢衬结构特点、拼装、运输、安装与焊接工艺的介绍,对泄洪孔有压段钢衬安装过程中的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拉西瓦水电站750 kV户外出线楼屋面采用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和现浇板梁叠合结构相结合方式,为确保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从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生产施工技术、板端裂缝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应用.放张后板端裂缝控制在0.4mm以内,单板静载试验结果显示荷载承载力达到35.5 kN/m2,板梁叠合屋面结构静载试验结果显示屋面荷载承载力大于115 kN/m2.  相似文献   
7.
免棱镜全站仪应用于大型水电工程变形监测时的观测精度一直为关注的重点,将GPS、有棱镜、无棱镜三种测量模式同时应用于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工程某滑坡体的变形监测,并从平面和竖向位移等方面对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者监测结果一致,而徕卡TS30免棱镜全站仪精度高、测量可靠、工效高、危险性低,可代替GPS测量或有棱镜进行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8.
组合型面板堆石坝是在下游底部设置混凝土坝与面板堆石坝形成的复合坝。以某150 m级面板坝工程为依托,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系统研究了组合型面板坝堆石坝体、混凝土坝以及防渗体系的应力应变特性。结果表明, 与常规面板堆石坝相比, 该组合坝型在堆石坝体变形方面虽没有显著改变, 但由于缩短了面板和垂直缝长度, 面板应力应变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且通过将混凝土坝坝顶宽度设置成大于趾板宽度, 可有效避免由高趾板引起的周边缝变位过大问题。目前200 m级高面板坝最突出问题是面板的结构性裂缝和挤压破坏, 而该组合坝型可以有效改善面板应力状态, 为超高面板坝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石油行业建立与实施Q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如何处理QHSE管理体系与的关系,是相互独立、有机结合、还是直接摈弃“三标管理”?本文作者提出了两者有机结合的观点,不但论述了如何进行有机整合,并且举例说明了有机结合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窄深河谷中近坝库区发生整体大方量失稳时次生涌浪在坝前区域的涌浪特性及影响因素,依托 1:100 物理模型开展窄深河谷近坝库区滑坡涌浪模型试验,研究坝前区域有较大越浪风险的坝肩测点的首浪高度 和最大浪高,重点对比分析入水方量、入水速度对首浪高度和最大浪高的影响规律;并以量纲分析为基础,通过非 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坝肩位置的浪高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坝前各点涌浪变化趋势相近,坝前区域的最大浪高几乎 都出现在右坝肩的位置,具有更大的翻坝风险;在试验工况范围内,首浪高度随入水方量的增加有明显增加;滑块 方量比入水速度对浪高的影响更大,且首浪高度比最大浪高对方量变化、入水速度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坝前区域 右坝肩的首浪高度、最大浪高对滑块宽度 (方量) 变化的平均敏感度系数分别为 0.858、0.358,对入水速度变化的 平均敏感度系数分别为 0.217、0.115。依据试验成果拟合的浪高预测公式:首浪高度预测一致性较好,其预测误差 低于 3%;最大浪高波动随机性较大,预测误差小于 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