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otato starch acrylic acid graft copolymer,PSAAGC)的制备工艺及其吸水性能。以吸水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PSAAGC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粗产物进行纯化,并研究了PSAAGC粗产物及纯化产物在Na Cl和NH4Cl溶液中的吸水性能,以及对染料靛红的清除性能。最优工艺条件为:在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70℃、丙烯酸∶淀粉=4.5、引发剂和交联剂分别为淀粉用量的3.5%和0.25%的工艺条件下,PSAAGC粗产物的吸水率达196.26g·g-1,PSAAGC纯化产物的吸水率达413.69g·g-1,表明PSAAGC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在实验范围内,PSAAGC在Na Cl和NH4Cl溶液中的吸水性能,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弱。此外PSAAGC对染料靛红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随着染料靛红浓度的升高,清除效果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清除率最高可达91.54%,且纯化产物的性能优于粗产物。实验结果表明PSAAGC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和清除染料靛红的能力,可为马铃薯淀粉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玉米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Corn starch acrylic acid graft copolymer,CSAAGC)的制备工艺及其吸水性能。以吸水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CSAAGC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粗产物进行纯化,研究CSAAGC粗产物及纯化产物在NaCl和NH_4Cl溶液中的吸水性能,以及对废水中染料靛红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65℃,丙烯酸∶淀粉=4.5,引发剂和交联剂分别为淀粉用量的3.5%和3%时,制备工艺最优。在该工艺条件下,CSAAGC粗产物吸水率为187.70g·g-1,CSAAGC纯化产物吸水率为392.77g·g~(-1),表明CSAAGC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在实验范围内,CSAAGC在NaCl和NH_4Cl溶液中的吸水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SAAGC对染料靛红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率随染料靛红浓度的增加,先快速升高而后逐渐减小。染料靛红浓度为2mg·m L~(-1)时,吸附率最高为90.75%。CSAAGC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和吸附性能,可为进一步研究CSAAGC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12种广西地区茶叶的水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采用热水浴提取法制备茶叶水提物,测定水提物中的总黄酮、总多酚、总糖、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茶叶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对茶叶水提物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绿茶和白茶的总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其中三江春总多酚含量最高;红茶的总黄酮含量高于绿茶和白茶,其中梅红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绿茶总糖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中最高的为小叶种香茶。绿茶中三江早春侗坡仙茗和昭平乌牛早的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样品,红茶除三江梅红外其余样品均未检出,绿茶和白茶的表儿茶素较红茶高。绿茶和白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较红茶高。总多酚、总糖和表儿茶素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而总黄酮和儿茶素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较差,并呈现负相关。综合表明广西地区12种茶叶中,绿茶中总多酚和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相对较高,且抗氧化活性较好;红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但总多酚、儿茶素含量、抗氧化活性均低于绿茶和白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遗传算法优选山豆根黄酮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 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山豆根黄酮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过氧化值(POV值)评定山豆根黄酮对猪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的抗油脂活性,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黄酮对7种常见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4.9:1(mL/g)、乙醇体积分数为87%、微波功率699 W,提取时间3 min,该工艺条件下黄酮得率达10.38mg/g,是模型预测值的99.69%;山豆根黄酮对DPPH?、O2-?和?OH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当黄酮浓度为30 礸/mL时,山豆根黄酮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96.38%、91.35%和82.23%;抗油脂试验表明山豆根黄酮在试验时间范围内可明显减缓猪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的氧化速度,抗油脂氧化作用与同质量分数BHT相当;抑菌试验表明山豆根黄酮对7种常见菌的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在试验范围内对黑曲霉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采用遗传算法优选提取工艺条件可靠,更符合生产实际,山豆根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可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树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已有58个国家种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出去的。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地球上有人居住的地方几乎都能找到茶,饮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今天,各种饮料商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打造茶叶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茶叶市场研究及海南省国营乌石农场岭头茶厂销售经验,对如何打造茶叶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白及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及的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以白及胶得率和多糖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白及的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白及多糖的稳定性和清除亚硝酸盐活性。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时间90 s、解析剂比4∶1(mL/g)、料液比1∶25(g/mL)、超声波功率100 W、提取时间20 min,此时白及胶得率为12.343%,白及多糖得率为7.081%,且对比研究表明,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法优于单独超声提取法;稳定性试验表明:白及多糖在还原剂、柠檬酸及中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好,而在Ca~(2+)、Al~(3+)、Na~+、Fe~(3+)、山梨酸钾、过酸性或过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差;亚硝酸清除研究表明:白及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亚硝酸盐活性,在试验范围内,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可达48.3%,可作为天然的亚硝酸盐清除剂。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法具有省时高效等特点,白及多糖稳定性和亚硝酸盐清除活性研究可为白及多糖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SCF)技术制备复合载药微粒的原理、特点,总结了近几年SCF技术在制备药物复合微粒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就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方面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百香果果浆的内生细菌,该研究采用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从百香果果浆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百香果果浆中分离得到3株菌落形态单一、均呈浅黄色的内生细菌,分别编号为GJ2-5、GJ2-13、GJ2-19,均呈革兰氏阳性。3株内生细菌均为泛菌属(Pantoea),其中,菌株GJ2-5和GJ2-13均为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菌株GJ2-19为Pantoea eucrina。3株内生细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均为LB液体培养基,最适生长pH值均为5.5,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5 ℃,生长周期为迟滞期(0~6 h)、对数期(6~18 h)、平稳期(18~22 h)和衰亡期(22 h以后)。  相似文献   
9.
水产品物理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物理保鲜技术在水产品贮藏加工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介绍水产品的腐败机理以及低温保鲜、辐照保鲜、超高压保鲜、气调保鲜、干燥保鲜等技术的原理及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简要展望了水产品物理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蔡锦源  熊建文  张英 《广州化工》2013,(23):159-160,166
仪器分析是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综述了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仪器分析教学现状,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母校资源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讨,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