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化工企业生化处理后的生产废水为原水,设计了1套处理量为1 000 m3/d的中水回用系统,整体工艺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超滤产水浊度低于0.2 NTU,反渗透产水电导率低于150μS/cm,整体水回收率达到71%,综合运行成本为1.31元/m3;此外,针对工程运行中保安滤芯堵塞、超滤膜清洗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使用工业设计技术手段对电驱动分级脱盐海水淡化装置展开设计工作,工业设计流程包括:单体建模、布局、接管、外形效果设计。基于工业设计理念的箱式淡化装置,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适用更多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淡化装置在远陆岛礁前期开发时所涉及的可用陆地面积小、施工空间紧凑、缺少快速持续性的淡水供给等使用问题,设计集装箱式淡化模块,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达到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即开即用的设计目的,并对具体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根据原水水质特点及业主对产水水质、系统要求,设计了"混凝沉淀+多介质过滤+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的工艺系统,系统设计二级反渗透产水96 m~3/d。反渗透系统设计脱盐率98%,回收率为35%;二级脱盐率为96%,回收率为80%。文中对淡化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工程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对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亦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7.
该文以某150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可行性研究为背景,设计了一套工艺为“强化预处理+反渗透”的移动式海水淡化装置。通过分析工艺各环节关键设备及参数的自动控制原理,重点阐述了电气、控制、仪表等三方面的硬件设备选型以及PLC与上位监控程序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目前系统已经在中试实验装置成功应用。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运行数据可追溯性强,在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也实现了稳定工况下的少人甚至无人值守。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主设计的新型空气隙膜蒸馏组件,建立了一套具有内部热量回收的太阳能空气隙膜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研究了料液流量、中空纤维缠绕角度、太阳辐照量以及天气对太阳能膜蒸馏系统产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流量的增加在提高膜通量的同时,会牺牲一定的造水比;在一定范围内,中空纤维缠绕角度的减小有利于膜通量和造水比的提高;系统的日产水量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且晴天的日产水量明显高于阴天;日产水量和日造水比与太阳辐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当太阳能集热面积为2.38 m~2、膜面积为0.6 m~2、料液流量为50 L/h时,最大膜通量为5.1 kg/(m~2·h),最大日造水比为3.2,最大日产水量为21.7 L/d,产水电导率稳定在20.0μS/cm以下。太阳能膜蒸馏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可靠,在电能和淡水资源短缺的偏远地区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中空纤维膜的螺旋缠绕式空气隙膜蒸馏组件,以模拟海水为原料液,考察了热料液进口温度T3、料液流量F、缠绕角度、空气隙厚度、内芯长度对膜通量和造水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膜通量和造水比均随着热料液进口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当料液流量增加时,膜通量增大,造水比呈相反趋势;随着空气隙厚度的增加,膜通量和造水比均逐渐减小;膜通量和造水比均随着缠绕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内芯长度增加使得造水比提高,而膜通量则降低。实验过程中膜通量和造水比的最高值分别达到6.1 kg/(m~2·h)和5.8,产水电导率始终保持在20.0μS/c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