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6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风积沙改性土基坑填料力学性质和结构受盐-冻作用的影响规律,观测不同循环次数下样品的腐蚀程度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开展无侧限压缩试验,评价其力学性能的衰变规律.最后利用压汞试验对风积沙改性土的孔隙分布进行测量.结果 表明:在盐-冻耦合作用下,由于化学反应导致水泥凝胶体减少,改性土的腐蚀程度逐渐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盐-冻次数增加而呈衰减趋势,且速率先快后慢;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孔隙体积呈负线性关系,水泥基风积沙改性土微结构中的孔隙变化是宏观性能衰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预制拼装构件间,连接钢板的弹性变形和拼接缝延迟了混凝土构件上裂缝的开展。试件A2(新型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屈服荷载比Al(整浇混凝土框架)高出10 kN,预制装配式框架的弹性阶段承载力相对要好。在开裂前,试件Al、A2的位移和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发生开裂后,残余变形在荷载往复作用下增大,随着荷载的逐级增拥,试件Al、A2的滞回曲线出现逐渐饱满的趋势,增强了试件的耗能性能。在柱顶位移小于10.05 mm时,与试件A1的相对刚度比,试件A2的相对刚度要小;在柱顶位移为10.05 mm时,试件A1、A2的相对刚度比较相近;当柱顶位移比10.05 mm大时,A2的相对刚度要比A1的相对刚度大。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随着位移的增大一直处于增大趋势;在3.9~4.2左右,试件A1和A2的位移延性系数对抗震设计延性要求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Pushover侧向力模式对结构局部反应的控制效果,以6层钢筋混凝土典型框架为例,在OpenSees平台上,分别进行了大样本地震波罕遇烈度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以及3种常用侧向力分布模式的Pushover分析.以大样本时程分析的统计结果为对比基准,对3种Pushover分析结果的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框架的塑性铰分布、转角延性等局部反应.研究表明,与楼层质量成正比的均匀侧向力分布模式误差最大;根据框架瞬时割线刚度确定侧向力的适应性分布模式误差最小,其塑性铰分布规律以及各屈服杆端的转角延性值与时程分析结果的差别均最小,但柱端局部变形的误差不应忽视;倒三角侧向力分布模式分析结果的误差介于前述两种模式之间.  相似文献   
4.
5.
王丽英  骆文进  郭盈盈 《居业》2021,(3):102-103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如何进行快速及高效施工至关重要.目前我国BIM技术应用逐渐成熟,将该技术应用到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中十分关键.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BIM技术在模块化建筑施工中发展日益智能化、多元性.本次研究将对BIM技术在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双向水平地震动的耦合作用将使塑性变形更多集中于柱端,框架结构在双向地震下的塑性铰分布明显较单向地震作用下更差。严格按中国规范设计了8度0.2g区二级抗震规则空间框架结构,并采用上部各层柱端"强柱弱梁"措施与底层柱下端弯矩增大系数不同取值的多种组合,形成了共7个算例框架。在OpenSees平台上,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柱在双向弯曲和变化轴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对各空间框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抗震规范给出的8度二级抗震的"强柱弱梁"措施取值明显偏低,框架部分楼层形成了层侧移柱铰屈服机制。基于梁端实际配筋∑Mbua对上部各柱端进行"强柱弱梁"调整的塑性铰控制效果较好,但底层柱下端非线性损伤过大。将底层柱下端的弯矩增大系数提高为1.8,上部各柱端按∑Mc=1.25∑Mb进行增强可形成较为优化的塑性铰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技术已得到极大发展,其形式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和城镇住房需求不断增大,对新型建筑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搭乘装配式建筑这趟快车顺应了建筑发展潮流。该文从分析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概念、特点和现状出发,对两者的融合发展进行探究,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合装配式建筑理念的发展路径,以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高层建筑物中普通混凝土自重大,而轻骨料混凝土强度较普通混凝土低的现状,以不同玄武岩纤维体积率(Vb)、聚丙烯纤维体积率(Vp)和陶粒代取代率(Rc)为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9组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HF-LWC),进行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抗折强度的提升幅度大于对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提升幅度,最大增幅为45.23%;随着Vb的增加,HF-LWC的强度逐渐增大,且Vb对HF-LWC强度的影响最显著;当Vb为0.2%、Vp为0.1%、Rc为10%时,HF-LWC强度最佳;拟合得出的HF-LWC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模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Pushover侧向力模式对框架地震反应的控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Pushover侧向力模式对结构局部反应的控制效果,以6层钢筋混凝土典型框架为例,在OpenSees平台上.分别进行了大样本地震波罕遇烈度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以及3种常用侧向力分布模式的Pushover分析.以大样本时程分析的统计结果为对比基准,对3种Pushover分析结果的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框架的塑性铰分布、转角延性等局部反应.研究表明,与楼层质量成正比的均匀侧向力分布模式误差最大;根据框架瞬时割线刚度确定侧向力的适应性分布模式误差最小,其塑性铰分布规律以及各屈服杆端的转角延性值与时程分析结果的差别均最小,但柱端局部变形的误差不应忽视;倒三角侧向力分布模式分析结果的误差介于前述两种模式之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Anton Paar MCR 302型流变仪研究了乳胶粉掺量对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流变性能和触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乳胶粉的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表现为剪切稀化的流变特性,当剪切速率较小时,浆体黏度下降显著。乳胶粉掺量越大,浆体基于Herschel-Bulkey模型拟合得到的屈服应力和黏度系数均越大。并且乳胶粉能够增大浆体的触变滞后环面积和三段式触变测试的结构恢复率。掺入乳胶粉和纤维素醚的水泥浆体屈服应力和触变环面积呈正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