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金属工艺   1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针对酸性萃取剂负载的Cr(Ⅲ)高酸难反萃、反萃不完全的问题,根据不同酸度条件下Cr(Ⅲ)与OH-络合形态的差别,进行了碱作为反萃取剂从负载Cr(Ⅲ)的酸性萃取剂中回收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碱反萃取P204负载有机相时的优化条件为0.5 mol/L氢氧化钠、相比为1、常温、反萃取反应为10 min,经四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达到98.3%;碱反萃取P507负载有机相时的优化条件为2 mol/L氢氧化钠、相比为1、常温、反萃取反应为20 min,经四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达到98.8%.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不加络合剂条件下,在高钨低钼酸性体系中N263(氯化三烷基甲胺)萃取分离钨钼的性能,考察了单级分离过程中各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单级萃取分离钨钼效果较好,在料液含WO3浓度为60 g/L、Mo浓度为2.0 g/L,溶液pH=6,有机相中配比为15%N263+10%仲辛醇,相比O/A=1,振荡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βWO3/Mo的值为28.2。但钨钼交换分离性能差,随着交换次数的进行交换分离系数不断减小,甚至达到βWO3/Mo<1,导致串级萃取不能有效分离钨钼。因此不加络合剂条件下由胺类萃取剂N263深度分离钨钼至今仍未实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3.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成形Al-Zn-Mg-Sc合金。研究了激光打印参数及热处理工艺对Al-Zn-Mg-Sc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打印态Al-Zn-Mg-Sc合金组织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 建造面熔池为鱼鳞状, 晶粒为大尺寸柱状晶; 扫描面熔池则为条带状, 晶粒为小尺寸柱状晶与等轴晶。SLM成形的Al-Zn-Mg-Sc合金存在大量热裂纹, 严重影响合金力学性能。但热处理后, Al-Zn-Mg-Sc合金力学性能显著提高。经过热处理后合金的维氏(HV)硬度由91.70提升至144.27, 抗拉强度由183.71 MPa提升至257.53 MPa。   相似文献   
4.
针对磷精矿中稀土品位低、成分复杂等特征,开发了二段酸分解、PHX直接萃取稀土工艺.磷精矿经盐酸低酸一次分解和硝酸高酸二次分解,磷的分解率达到了99%以上,稀土的总浸出率超过94%;在无需除杂、无需调酸的前提下,PHX直接萃取稀土的收率不低于95%.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洗法脱除P507-N235体系复合有机相含有的残留酸,结果表明,相比及水温对酸的脱除效果均有影响,相比O/A越小越好,水温应控制在70℃以上。要实现复合有机相的循环使用,应控制残留酸度小于0.1 mol·L-1。此时的有机相与新配有机相萃取稀土效果基本一致。逆流和错流串级模拟洗酸实验表明,逆流洗酸很难将残留酸洗至0.1 mol·L-1以下,当逆流洗涤级数大于20级时,有机相残留酸度仅降至0.2 mol·L-1以下,而错流洗涤的方式可在O/A=1∶5时,经6级热水洗涤可将残留酸洗至0.1 mol·L-1以下。复合有机相循环使用的实验表明,只要严格控制残留酸度,有机相可实现循环使用,且稀土的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稳定,效果良好,萃取性能并不会随使用次数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铜还原钼酸盐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还原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绘制出其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示意图.同时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反应机理及动力学过程,采用初始速率法研究还原反应的级数,计算还原反应的活化能,并研究了温度对速率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酸性萃取剂负载的Cr(Ⅲ)高酸难反萃、反萃不完全的问题,根据不同酸度条件下Cr(Ⅲ)与OH-络合形态的差别,进行了碱作为反萃取剂从负载Cr(Ⅲ)的酸性萃取剂中回收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碱反萃取P204负载有机相时的优化条件为0.5 mol/L氢氧化钠、相比为1、常温、反萃取反应为10 min,经四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达到98.3 %;碱反萃取P507负载有机相时的优化条件为2 mol/L氢氧化钠、相比为1、常温、反萃取反应为20 min,经四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达到98.8 %.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10kV配电网智能电缆的设计开发及性能验证,介绍了基于光时域反射技术的新型光纤传感器的设计开发,该产品开发的核心是在电缆导体内植入新型光纤传感器单元,实现在线分布式测控功能,在缆芯之间植入通讯光缆,实现电力与通信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邓声华 《电线电缆》2007,(3):13-16,19
以1 000 mm2五分割导体的结构和压辊设计为例,介绍了高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分割导体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缆缓冲层材料及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些年行业的报道,运行多年的高压电缆,缓冲层及绝缘屏蔽表面与金属护套波谷接触部位存在"烧蚀"和"白斑"的现象,对高压电缆用缓冲层材料及几种典型高压电缆缓冲层结构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试验再现"烧蚀"和"白斑"的形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