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硝酸锰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水解和煅烧制备了可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钴掺杂锰氧化物,研究了钴掺杂锰氧化物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钴掺杂锰氧化物h-CoMn3.2Ox具有分级核壳结构,多孔壳表面存在径向尺寸大于100nm的花瓣状纳米片,壳和纳米片均由平均粒径为5nm的一次粒子构成,钴掺杂赋予锰氧化物较小的尺寸和精细的结构;h-CoMn3.2Ox具有方锰矿型一氧化锰的晶体结构;与锰氧化物相比,h-CoMn3.2Ox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比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h-CoMn3.2Ox的储能行为归因于H+/Zn2+的连续共嵌入反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爆破过程中矿岩破碎原理的分析,阐明了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改善爆破效果的最佳途径。并通过棒磨山铁矿对间隔技术的应用,论证了间隔技术在露天深孔爆破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我們这次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座談会开得很好。現在会議要结束了,我来讲三个問題。一、对第一季度石油工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群众运动的估計。概括起来有四条: 一是轟轟烈烈,成績卓著;二是运动的发展很健康;三是方兴未艾,永无止境;四是运动发展不平衡。 (一)目前石油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群众运动已在全行业全面地层开。不論在勘探、鑽井、采油、炼油、基建、运輸、机械制造,科学研究以至于生活  相似文献   
4.
从矿区地质特征、采场岩性分布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几大因素入手,深入分析研究了棒磨山铁矿挂矿部位边坡的稳定性,从而确定了各部位边坡矿的回采方案。  相似文献   
5.
从矿区地质特征、采场岩性分布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几大因素入手,深入分析研究了棒磨山铁矿挂矿部位边坡的稳定性,从而确定了各部位边坡矿的回采方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使用VB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对多组分工业混合炸药的程序化计算。通过DAO(Data Access Object)对象访问.mdb数据库,动态数组存储计算变量,字符串函数等方法的使用,实现程序自动计算给定配方的爆炸反应方程式及爆炸热化学参数,通过极值计算理论求得最佳的组分配比。  相似文献   
7.
陈冉冉  郭成  陈砚朋  孙敬文  齐会民 《材料导报》2021,35(20):20176-20182,20189
本研究针对航天器界面材料对高导热、绝缘、低迁移特性的要求,基于分子链缠结理论,自制长链烷基改性硅油(AMS)和含氟碳长链改性硅油(FPS)作为基体,以类球状氮化铝和片状氮化硼为导热填料,制得低迁移绝缘导热硅脂界面材料.通过不同粒径填料的粒径复配、发挥不同形貌填料的协同作用、填料表面改性等,导热硅脂的导热性能可达2.51 W/(m·K),其体积电阻为3.1×1015Ω·cm,击穿电压为10.1 kV·mm-1.对以自制改性硅油为基体制得的导热硅脂进行迁移性能测试,同时对基体硅油进行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导热硅脂的迁移特性与基础油在迁移测试板上的接触角具有相关性.通过引入长支链增加硅油分子链缠结、改善基础油在涂覆面上的接触角,可有效降低导热硅脂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传统导热硅脂渗油现象严重的问题,以铝粉和银粉为填料制备有机硅基导热硅脂,采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粉体、添加聚硅氮烷改性硅油、添加纳米氮化铝粒子3种方法改善导热硅脂的渗油性能,分别测试其在高温加热和热循环实验后的渗油性能。结果表明,3种改性导热硅脂的渗油抑制性能相较市售导热硅脂明显改善,其中添加纳米氮化铝粒子的导热硅脂渗油抑制效果最佳,其分油量为0. 049%(质量分数)。改性导热硅脂经过热循环后,渗油性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孙敬文 《矿业快报》2007,23(6):44-45
通过对爆破过程中矿岩破碎原理的分析,说明预裂爆破、分段间隔装药、不耦合装药等措施可以提高边坡施工爆破质量,并在实践中确定出了适合实际生产条件的预裂爆破参数。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为背景的高密度、高度非均匀热流下水平管内的混合对流换热问题,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热流密度非均匀性对水平管内混合对流瞬态涡结构、脉动强度、湍流热通量及局部平均壁温的影响;揭示了非均匀热流下自然对流对管内湍流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热边界条件下管内混合对流换热的强化措施。结果表明:均匀热流时,自然对流会抑制管顶部的湍流脉动,使流动层流化,造成传热能力局部恶化;非均匀热流时,随着自然对流的增强,近壁面速度脉动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二次流逐渐增强,换热能力逐渐提高,故管内换热能力受湍流脉动与二次流协同影响;在自然对流影响下,均匀加热时管顶部可采用针对层流的强化换热措施,非均匀加热时需着重提高管底部高热流区域的湍流脉动与涡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