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应状态的Al-10%Zn-1%Mg-0.4%Zr超塑合金板材,可直接用于超塑成形。在470~550℃,ε≈10~(-3)~10~(-2)秒~(-1)范围内,一般δ>600%;特定条件下,δ_(max)>2000%。较快的超塑变形速率,适中的成形温度等,使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性。本文考察了此合金超塑性变形的主要特性,分析了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热轧条件对于几种碳素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和其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于压下的积累作用以及奥氏体晶粒大小对于热轧特征如塑性、变形阻力和冲击靱性的影响亦作了探讨。研究结果示:原始奥氏体晶粒较粗大的轧件,除了随冷却速度的降低而晶粒变粗的一般趋势外,沿出现了不均匀的长晶粒、带状组织和魏氏组织;合碳较高(0.66%C)的钢材则随着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出现了索氏体、珠光体和铁素体。随着奥氏体晶粒的加大,屈伏强度σ_s和低温(-20℃)冲击靱性α_k有显著的降低。轧制后的冷却速度(同一的奥氏体晶粒度)对于断面减缩率ψ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σ_s、σ_b和高低温冲击靱性a_k都有所提高。在1050℃轧制不同含碳量的钢材时,均出现了发生粗大奥氏体晶粒的临界加工量区域(介于0—10%之间),不过在同一热轧条件和临界加工量范围内,从各钢种获得的最大奥氏体晶粒度有相当大的差别,其中以40号钢有最小的晶粒度(约21/2号),而钢三有最大的晶粒度(约0号),保温时间对40号钢的晶粒度的影响最小,而对钢三的晶粒席的影响最大。在各钢种中,压下的积累均相当显著,而影响轧件的奥氏体晶粒度以最后一次的压下量起较大的作用。如果最后一次的压下量在临界数值内(钢三为5—15%之间),则不但没有积累的作用,而且晶粒反而会变粗,因此最后一次的压下量应尽可能避开临界数值。异常粗大的原始奥氏体晶粒随着加工量的增大而逐渐变细,但是细小的原始奥氏体晶粒轧制后出现了明显的临界加工量范围,即在压下量—保温时间—奥氏体晶粒度的图表上出现了高峰(钢三则介于5—15%压下率之间)。随着保温时间的增长,此高峰的面积亦加大。原始奥氏体晶粒度为0号及8号的二种钢三钢材,其热加工特性无显著的差别。其在900℃时的冲击靱性相差仅8%,其变形阻力相差3%,其塑性亦仅相差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X20H80电热丝材料的加工性能,曾进行了可塑性、锻造、压延、冷拔和热处理的系统研究工作,并曾于实验室内由200毫米直经的铸锭制造了1.0毫米直经的线材进行寿命测量试验。结果良好,充分证实了在实验室内求出的可塑性指标是正确的。兹将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1.不同的可塑性试验和实际的锻造和压延试验证实了此合金的最好热加工温度范围为1100-1300℃。在800℃与1000℃之间存在着一个较脆性的温度范围,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开此较脆性的温度范围。2.在800℃与1300℃之间压延此合金的扁平试样时,变形阻力与压下率间存在着直线关系。横展量亦随压下率的增大而迅速上升。在压下率为30%以下,温度的上升提高了横展量。3.为了获得良好的成品,锻造时应采用圆角较大的锤头以消除折叠;孔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横展量,以免产生耳子造成折叠;冷拔模子应力求光滑,润滑剂亦应保证清洁。4.冷拔时线材的退火规范,依冷拔量的不同,在900-1050℃下保温20-30分钟,均能获得良好的结果。5.此合金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退火后一次冷拔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加工量可达35.4%,连续冷拔可以达到90%的断面减缩率。  相似文献   
4.
张作梅  黎俊结 《金属学报》1965,8(4):540-544
<正> 张作梅、黎俊结(作者):阅读了张顺天同志在“‘横锻及横轧时金属的变形与破裂的研究’一文的讨论”中的意见,感到其中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比较重要的,也是目前在横锻及横轧过程中没有完全解决的,这是值得进一步讨论或继续进行研究的。下面提出一些看法: 1.关于横锻及横轧的变形与破裂,前人的工作虽然不少,但结论尚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张作梅  李慧珍 《金属学报》1957,2(4):335-348
本文叙述关于热叠轧薄板粘结的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说明,薄板粘结与许多因素有关,因此必须较全面地控制轨料、工具和加热情况以及轧制条件,才能较有效地减少粘结。 实验结果指出,温度为影响粘结的主要因素之一,粘结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粘结随压下率的增加亦有增加。轧制速度适当地提高可以减少粘结。辊面光洁度对粘结亦有一定的影响,经常保持辊面的光洁度可以减少粘结。薄板轨后的冷却速度和方式,对粘结也有很大影响,故板堆不宜过高,且应使之加速冷却。 氧化铁皮亦为影响粘结的主要因素之一,毫无氧化铁皮的表面可以在轧制过程中结为牢固的整体。加热和轧制均能改变薄板内磷的分布’而使薄板表面层的磷含量增加,因此少量的磷对减少粘结可以起显著的作用。 粘结区的显微结构表现有五种不同的特征,足以说明造成粘结的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赴英国、西德机械工程考察团于1983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在英国考察了一个星期,然后于1983年12月4日至12月18日在西德考察了两个星期.  相似文献   
7.
建所三十年来,我们在压力加工的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做了不少工作,许多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不少还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200—300毫米輥径的横軋机上于不同溫度、速度、变形程度、变形区长度与直径之比以及外端等条件下,用金相法和硬度法对各鋼种的圓棒的变形分布和中心破裂进行了研究。在冲床上用端面画有同心圓的鋁棒和鉛棒进行了常溫的旋轉橫鍛試驗,以了解横鍛横軋时金属的变形分布。試驗結果表明: 1.一次横鍛时,表面层的变形最大,越靠中心变形愈小。当压縮率不大时,中心处可能只发生弹性变形。 2.旋轉橫鍛时,表面层和中心区的塑性变形較大,过渡区的变形最小。当变形率很小时,塑性变形亦可能不致于深入到中心区。 3.横軋时金属的变形規律与旋轉橫鍛时相似,但在压縮很小时,断面中心只发生弹性变形。 4.横軋时,軋制溫度、軋制速度增高,压縮率及变形长度与直径比越大,外端越小,中心破裂愈易产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关于热叠轧薄板粘结的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说明,薄板粘结与许多因素有关,因此必须较全面地控制轨料、工具和加热情况以及轧制条件,才能较有效地减少粘结。实验结果指出,温度为影响粘结的主要因素之一,粘结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粘结随压下率的增加亦有增加。轧制速度适当地提高可以减少粘结。辊面光洁度对粘结亦有一定的影响,经常保持辊面的光洁度可以减少粘结。薄板轨后的冷却速度和方式,对粘结也有很大影响,故板堆不宜过高,且应使之加速冷却。氧化铁皮亦为影响粘结的主要因素之一,毫无氧化铁皮的表面可以在轧制过程中结为牢固的整体。加热和轧制均能改变薄板内磷的分布’而使薄板表面层的磷含量增加,因此少量的磷对减少粘结可以起显著的作用。粘结区的显微结构表现有五种不同的特征,足以说明造成粘结的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作梅  李建华 《金属学报》1959,4(2):143-154
本文叙述热轧条件对于几种碳素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和其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于压下的积累作用以及奥氏体晶粒大小对于热轧特征如塑性、变形阻力和冲击靱性的影响亦作了探讨。 研究结果示:原始奥氏体晶粒较粗大的轧件,除了随冷却速度的降低而晶粒变粗的一般趋势外,沿出现了不均匀的长晶粒、带状组织和魏氏组织;合碳较高(0.66%C)的钢材则随着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出现了索氏体、珠光体和铁素体。 随着奥氏体晶粒的加大,屈伏强度σ_s和低温(-20℃)冲击靱性α_k有显著的降低。轧制后的冷却速度(同一的奥氏体晶粒度)对于断面减缩率ψ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σ_s、σ_b和高低温冲击靱性a_k都有所提高。 在1050℃轧制不同含碳量的钢材时,均出现了发生粗大奥氏体晶粒的临界加工量区域(介于0—10%之间),不过在同一热轧条件和临界加工量范围内,从各钢种获得的最大奥氏体晶粒度有相当大的差别,其中以40号钢有最小的晶粒度(约21/2号),而钢三有最大的晶粒度(约0号),保温时间对40号钢的晶粒度的影响最小,而对钢三的晶粒席的影响最大。 在各钢种中,压下的积累均相当显著,而影响轧件的奥氏体晶粒度以最后一次的压下量起较大的作用。如果最后一次的压下量在临界数值内(钢三为5—1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