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幕阜山地区是华南重要的稀有金属矿集区,其北缘断峰山地区伟晶岩脉极为发育,伴随良好的Nb、Ta、Be等矿化。通过对断峰山地区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选取钠长石伟晶岩和微斜长石伟晶岩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两类伟晶岩的分类、与围岩关系、母岩类型、岩浆来源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认为这两类伟晶岩均为LCT族系伟晶岩,原岩来自冷家溪群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主要为地壳物质。断峰山地区钠长石伟晶岩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同一期次岩浆活动产物,对应幕阜山岩体第一阶段晚期岩浆活动;微斜长石伟晶岩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同期次岩浆活动产物,对应幕阜山岩体第二阶段岩浆活动,两类伟晶岩之间并无成因演化关系。断峰山地区钠长石伟晶岩相比于微斜长石伟晶岩,其演化程度更高,岩浆—热液作用更显著,晚期富含挥发分和稀有金属元素(Nb、Ta、Be等)的钠质热液的交代作用形成了Nb、Ta和Be等稀有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新能源汽车商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动力系统发展规律,包括动力方案选择与设计参数重要度排序等,在此基础上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模型,再针对船舶的具体情况做出修正,将得到的模型迁移到无人船艇上,从而预估无人船艇动力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致密多孔介质气体运移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在致密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孔隙结构、气体的赋存方式、温度和压力等。地层压力大,气体密度高,应属于稠密气体|另外,在页岩、煤岩、致密砂岩等多孔介质中发育了丰富的纳米级孔隙,使气体的运移机制极为复杂。详细研究了气体在致密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机理,并引入稠密气体理论,通过计算分子平均自由程,发现直径大于2nm的孔隙中,压力大于1.135MPa时(76.85℃),气体不会发生Knudsen型扩散,Fick型扩散和表面扩散可能是主要的扩散方式|并得到Knudsen渗透率修正因子随压力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孔隙半径的减小而增加,在较小孔隙中温度的影响更显著;气体从小孔扩散至大孔和裂缝系统是多种扩散机制的结果,孔隙的大小、气体的赋存方式和压力直接关系到气体的运移机理。对比分析Klinkenberg渗透率和Knudsen渗透率修正因子,发现Knudsen渗透率模型是更精确的渗透率模型,Klinkenberg渗透率修正因子可以看作是Knudsen渗透率修正因子的一级修正。 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构造变形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探1井的中生界油气勘探已获得重大突破,深入解析该地区深层致密砂岩的构造变形显得至关重要。综合野外、岩心、测井和地震等数据,利用地质调查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查明了四棵树凹陷的构造应力环境,明确了构造应力场对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四棵树凹陷现今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总体呈SN向,具有分带性。在北天山西段、托斯台构造带和高泉构造带等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呈NNW向;在艾卡构造带和车排子凸起等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呈NNE向或NE向。晚喜马拉雅期以来,NNW向构造应力由北天山地区向四棵树凹陷内部逐渐传递,受其控制的凹陷内构造变形也沿NNW向传播扩展。高泉背斜清水河组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表明:研究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为80~170 MPa;构造应力在背斜南部、中部的断层附近集中,向北则减小;近EW走向断层附近的构造应力明显大于NNW (或近SN)走向断层附近的构造应力,总体显示高泉背斜处于压扭应力环境。构造应力场控制了高泉背斜的裂缝发育和展布,裂缝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或呈小角度相交,且断层附近或背斜核部裂缝较发育。高探1井中发育的构造裂缝可能是该井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龙马溪组页岩微观组构特征对复杂裂缝网络形成的影响,采用地球化学分析、低温氮气吸附、三轴力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CT扫描研究了孔隙比表面积、孔隙体积和矿物含量等对裂缝网络复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页岩破裂后形成裂缝网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微观组构特征与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密切相关。以页岩破裂后裂缝孔隙度和定性观察作为判断裂缝网络复杂程度的依据,发现TOC、黏土含量越高、层理、微观孔隙结构越发育的样品,形成的裂缝网络越复杂,特别是比表面积对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更为明显。而脆性矿物含量高的样品,微裂纹发育较少,裂缝网络的复杂程度较低。页岩破裂后的宏观裂缝以高角度剪切裂缝为主,微观裂纹多发育在力学性质比较薄弱的地方,以张性扩展为主。  相似文献   
6.
后碰撞岩浆作用对研究大陆造山带构造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桐柏—大别作为典型的造山带,经历了完整的造山作用,并于中生代产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对揭示桐柏—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桐柏—大别造山带八里棚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八里棚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高SiO_(2)(76.85%~77.14%)、低MgO(0.08%~0.27%)、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Th、K、Rb)、亏损高场强元素(HREE)(如Ti、Ta、Nb)的特征,同时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43~0.67),低Sr(27.4×10^(-6)~61.1×10^(-6))低Sr/Y比值(2.93~7.29),指示八里棚花岗岩为非埃达克质花岗岩。八里棚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28±2) Ma,对应桐柏—大别造山带垮塌晚期,指示其为造山带碰撞后减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前人研究资料,进一步揭示了桐柏—大别造山带由早期加厚的岩石圈地壳逐渐过渡晚期减薄的岩石圈地壳的构造体系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7.
页岩宏观破裂模式与微观破裂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页岩组构特征、力学特征、裂纹和断口微观形貌特征的研究,揭示了页岩宏观破裂的微观机制、控制因素及其破裂模式。研究表明,页岩的宏观破裂受到组构特征、取心方向、围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页岩内部发育的孔隙和微裂隙扩展、合并、贯通而形成。宏观破裂模式包括剪切型破裂、拉张型破裂和滑移型破裂,微观上,微裂隙破裂主要包括剪切滑移型(Ⅱ型)、拉张型(Ⅰ型)两种类型。本质上,页岩的剪切破裂和滑移破裂都是由于微裂隙的剪切滑移破裂引起的,只因受页岩结构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破裂模式;拉张型破裂是由于微裂隙的张性扩展引起的。另外,宏观破裂过程中,微裂隙的剪切和拉张两种破裂共存,但对宏观破裂贡献大小不同。最后建立了页岩的破裂模式,即剪切型破裂、拉张型破裂和滑移型破裂,并从微观上解释了宏观破裂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