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建立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透水系数的定量关系模型,制备了透水混凝土试件,并测试了试件的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和28 d抗压强度.结合现有模型,建立了基于Griffith断裂理论的数学关系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本文提出的模型,选取合适参数,可以对透水混凝土性能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2.
金源煤矿1321工作面具有冲击地压倾向性,通过煤层高压注水,借助电磁辐射仪和钻屑法监测,结合深孔卸压爆破的综合防冲措施,安全生产20万t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3.
针对巷道掘进迎头出现“闷炮声”现象,通过测量钻孔钻屑和瓦斯压力,排除了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分析判定“闷炮声”的原因是高应力为释放,导致顶板及煤层破裂,制定了加强巷道支护措施,防止发生冒顶事故。  相似文献   
4.
工作面具有冲击地压倾向性,借助电磁辐射仪,可以准确预报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可以对煤层的冲击地压倾向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在工作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安全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作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的顶板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煤矿发生顶板死亡事故占煤矿死亡事故的40%-50%,其中80%发生在采场,工作面来压期间发生顶板事故的机率占顶板事故77.4%,正常推采阶段占22.6%。由此可见,工作面来压期间加强顶板监控,预防项板事故,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做到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1311工作面开切[冒顶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1311工作面开切[冒顶位置的联合支护技术,保证了开切[安全使用,避免了重新掘进开切[所带来的瓦斯集聚、延长工作面投产时间、工作面采出率低、支护材料费用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设计的掘进巷道,综采支架安装峒室最大设计净断面为32.7m2,掘进工作面沼气绝对涌出量为:0.63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16m3/mi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为19人,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用量为11Kg,该掘进为全岩巷道,采用压入式通风。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统计,矿井转型时期的安全事故呈上升的趋势.2005年基建矿井、技改矿井共发生特大事故15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5.9%.2005年转制矿井发生13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2.4%.  相似文献   
9.
大量混凝土结构的老化受损使裂缝修复变得十分频繁,尤其是对于一些工程周期较短的加固抢修工程,实时监测修复过程的变化对跟踪确认结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能实时监测裂缝修复过程的技术,包括基于新型混凝土植入式模块获取监测数据和基于闵可夫斯基距离(下称闵氏距离)数据融合方法评估修复过程。所设计的模块能植入结构体内,依靠嵌入的压电传感阵列,多路径激发并接收探测应力波,将不同修复时间下模块获取的结构信息用于闵氏距离融合,综合表征裂缝修复过程。通过有限元研究揭示探测应力波在裂缝修复界面的传播特性,提出相对能量闵氏距离和相关系数闵氏距离两个数据融合方法评估裂缝修复过程,并用三维数值模型验证了其表征修复材料水化过程的可行性。最后设计了混凝土裂缝修复试验。将提出的植入式模块和两个基于闵氏距离的数据融合方法用于裂缝修复过程监测,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对裂缝修复监测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