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能确保大断面矩形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和地表沉降量控制在要求范围内的最佳施工方案,运用FLAC3D软件对9种不同的施工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周围岩体位移、应力及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从而优选最佳施工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工况2施工时在拱顶和地表沉降及应力集中程度方面,比其余几种工况最大可降低7. 45%,13. 5%,0. 17%;相同支护条件下,工况2施工还可控制围岩位移变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隧道拱顶和拱底位移变形主要发生在掌子面处于监测点前后8m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彩色沥青瓦是一种具有装饰和防水双重功能屋面材料。结合彩色沥青瓦在上海市“平改坡”和新建屋面工程中的实践应用经验,就材料特点、设计规范及施工质量控制等因素,探讨其相关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解决彩色沥青瓦在我国住宅屋面工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玻纤胎沥青瓦作为一种具有装饰和防水双重功能的新型屋面材料,通过在既有屋面上的"平改坡"改建与新建坡屋面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且作为坡屋面的主选瓦材之一。国内采用玻纤胎沥青瓦屋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随着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建筑追求安全舒适、实用美观、环保节能的趋势已成潮流。由此,相信随着玻纤胎沥青瓦坡屋面系统的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坡屋面的重新崛起,作为坡屋面的主选瓦材之一———沥青油毡瓦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好,已经投入生产或准备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为了避免一些企业不讲条件、一哄而上,防止伪劣产品冲击市场,促进沥青油毡瓦健康发展,加大对沥青油毡瓦质量监管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继1997年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换发将沥青油毡瓦列入领证品种后,即将实施的本次生产许可证换发工作也将沥青油毡瓦作为主要监管品种之一。有关企业如何从设备、技术、管理上做好准备,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上海建筑防水(集团)公司2001年从德国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5.
YXJ-131路桥防水卷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尤其在现代化的城市桥梁及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各种类型的钢筋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深部巷道组合钢架合理支护间距,有效控制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提高巷道施工机械化水平,以焦作煤业集团赵固(新乡)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赵固二矿11071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深部巷道6种支护方案的围岩变形、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部巷道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分布受围岩局部让压效应影响显著;在巷道拱顶、拱底以及两帮与底板交接部位均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巷道开挖引起的岩体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根据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深部巷道组合钢架合理支护间距,优选出的最佳支护方案可以减缓围岩变形,改善围岩应力状态,减少围岩塑性破坏范围,从而提高深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邵枫  孙飞跃 《东北电力技术》2012,33(10):21-22,49
针对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工程,阐述了工程中宽带电力线通信组网技术原理、信号注入模型、信号耦合原理及方式,对不同耦合方式的优缺点作了说明。通过对耦合方式和耦合位置等比较分析,给出了信号耦合的合理化建议,保证了信号的耦合效果,使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工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8.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全面体现统一坚强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为实现营销现代化发展目标提供技术支撑。采集主站系统由主站业务系统、前置机系统、接口系统组成。针对采集系统中数据准确性要求高的特点,分析了不良(畸变)数据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采集数据分类、不良数据的处理流程、阀值设定原理、畸变数据识别及拟合算法。  相似文献   
9.
10.
为确保近接采空区隧道工程的施工与运营安全,基于动力数值分析,并通过FISH语言编程对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分析讨论了深埋隧道侧穿采空区施工安全距离及能量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依据隧道侧穿采空区的不同安全距离,隧道结构安全区域分为危险区、影响区和安全区;累积应力水平能量和应力比之间的曲线可分为加速、均速和减速3个阶段,3个阶段的能量演化亦能较好地反映围岩内部损伤破坏机制;现场振速实测曲线表明,安全距离为1 D时采空区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有限,隧道侧穿采空区地段施工整体上稳定且符合安全需求;隧道与采空区间的最佳安全距离约为隧道跨度的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