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采用ANSYS软件建立考虑群体效应影响的三维高层建筑的有限元模型。模型采用软土地基,上部建筑群为三栋框架剪力墙结构。研究土性、上部结构刚度、基础埋深和地震波等参数对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性的变化,SSSI体系的动力响应也会发生变化;上部结构刚度较大时,群体效应对体系的影响较显著;基础埋置深度的增大会削弱体系的动力反应;不同地震波激励下体系的动力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针对地基-基础-支护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支护结构的存在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中土体的本构模型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粘-弹性人工边界作为土体的侧向边界,并研究了支护排桩长度和刚度、上部结构刚度以及基础型式等参数对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数次较典型地震造成的结构震陷震害,说明了震陷研究的必要性.讨论了结构震陷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揭示了其研究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结构震陷发生的内在机理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综合归纳,比较了各自的应用特点及使用范围.最后,就现行抗震规范对结构震陷计算的要求及与现实设计工作的差距进行了说明,指出了现阶段开展结构震陷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冲击力是泥石流动力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泥石流支挡结构的设计依据。以泥石流冲击力为研究对象,对泥石流冲击力的计算模型以及野外实地观测研究进行阐述与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冲击力计算公式大多采用拟静力方式获取泥石流最大冲击荷载,未考虑泥石流冲击荷载的动态变化效应和时间效应;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泥石流冲击力实测信号获取困难,这会限制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和平  李培振 《结构工程师》2007,23(5):58-61,65
利用压桩试验所得的Q-S曲线,反推沿桩身分布各层土的力学指标.其步骤是:首先利用所选定的沉降计算方法,确定与指定沉降相应的荷载对各层土力学参数变化的敏感性.然后,利用此敏感性的分布特征,调整各层土力学参数,以拟合所选Q-S曲线的位移-荷载关系.如此反复迭代,直至由所得的各层土的力学参数计算的沉降曲线达到拟合实际Q-S曲线的精度为止.  相似文献   
6.
R.C.框架抗震鉴定与加固可视化程序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抗震鉴定标准采用二级鉴定方法 ,针对第二级鉴定中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编制了计算程序 ,通过与第一级鉴定相结合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抗震鉴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框架可针对其中柱和梁选用加大截面法、钢构套法或粘钢法进行加固 ,程序可推荐一套柱和梁的加固方案 ,也可由用户给出柱和梁的加固方案。对加固后的框架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结构抗震验算 ,通过与加固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用户的实际工程经验相结合 ,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较为准确、快速的抗震加固设计。软件采用了C + +语言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性地基中地震波传递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地基土质从软到硬的三个阶段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所取得数据的对比分析,讨论了不同土性地基对地震波传递的影响.表明地基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与场地土特性、地震动大小等有关,不一定是放大作用,也可能起滤波和隔震作用.  相似文献   
8.
假定桩周土体为弹性半空间无限体;在桩、土之间有一层无限薄的接触面,可传递桩、土之间的剪力,认为接触面的剪力和剪切位移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此外,还考虑了桩底土反力的非线性,认为桩底反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亦为非线性.再根据土体-接触面-桩体系节点力的平衡条件,建立求解方程,进而可得到一条压桩曲线.最后进行了两个压桩曲线的对比,初步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用于计算单桩沉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有限差分法程序用于可液化土的地震响应分析,采用动力和流体的流固耦合理论分析了振动过程中土体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扩散与消散,并对液化场地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与振动台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可液化土的动力特性,所得结论为液化场地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有限差分法程序用于可液化土的地震响应分析,采用动力和流体的流固耦合理论分析了振动过程中土体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扩散与消散,并对液化场地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与振动台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可液化土的动力特性,所得结论为液化场地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