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该中心是住建部现代夯土民居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内容,由无止桥慈善基金出资并组织当地村民与志愿者共同建造完成,功能包括多功能厅、商店、医务室和托儿所。除满足马岔村民日常公共生活服务需求外,该项目也是该地区推广现代生土建造技术的培训基地。中心的建设是以当地传统的施工组织模式进行的一次现代夯土建造实践。中心所处的甘肃省会宁县马岔村为干旱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土资源极其丰富。建筑在空间组合方式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低碳生态城镇实践过分依赖“高技术、高投入”而难以实施的问题,结合西北地区乡镇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西北地区乡镇低碳生态的理想路径为:探索一条具有地域适宜性的”低技术”策略,进而通过对西北地区乡镇碳排放特征的分析,提出加强对乡镇建设性碳排放的控制是西北地区乡镇实现低碳生态目标的关键。最后结合西北地区乡镇的地域特质,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地域生态建筑与现代生土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基础,提出:本土营造是降低乡镇建设性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其在规划与管理中的推广、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南部攀枝花地区的马鞍桥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为例,对该地区灾后重建基本完成之后,新建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估,对比分析不同建造方式的热工效果,进而对灾后重建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传统建造技术的改良和现代化应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实现绿色建筑生态性价比最高的技术路径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传统夯土建筑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的黄土高原地区,对其代表性传统夯土建筑类型、分布及各类夯筑建造工艺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在生土建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经历,对生土营建传统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于农村建设领域中的传统传承问题,从房屋营建的角度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探讨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西北黄土高原是目前中国最为穷困落后的地方之一,由于这里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严重短缺,造成推动国家西部开发的硬性制约因素。规划有文:提高人均文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经济与技术水平的落后是当地生态建筑的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尤其在黄土高原地区,如何在改善当地生活条件的同时,发展适合当地现状条件的生态建筑已成为目前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在生态可持续理念的指导下,发掘当地传统建筑技术,吸取其中有益的生态要素和经验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这一背景下,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和无止桥项目的实施作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同时,也诠释了两种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扶助贫困之路。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四川8.30攀枝花地震后,常规建材的价格飞涨、恶劣的交通条件、相对低下的经济、教育和技术水平,是广大贫困偏远农村地区房屋重建普遍面临的挑战。有鉴于此,以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马鞍桥村为基地而启动的住建部震后重建综合示范项目,旨在探索一条因地制宜的可持续重建之路。在此过程中,通过对传统夯筑技术的改良和标准化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经济适用、易于操作,且可有效提升传统夯土民居抗震和耐久性能的技术措施。通过发动和指导全体村民兴建夯土示范宅院,遵循授之以渔的理念,使他们迅速掌握了这些技术措施,并在三个月内利用本村自然资源和震后建筑废墟,自力更生完成了全村的房屋重建。与常规建造模式相比,村民们新建的夯土农房在造价、功能使用、热舒适性、生态节能等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在当前西部村镇建设的大背景下,该项目针对贫困农村地区诠释了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农房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慈善项目。其目标不仅仅是为当地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更关键的是要以此为契机,努力诠释一个适合于当地发展现状的生态建筑模式。毛寺生态实验小学位于甘肃省黄土高原偏远的毛寺村,当地资  相似文献   
10.
穆钧  蒋蔚 《建筑学报》2020,(7):63-67
正设计单位土上建筑工作室/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师蒋蔚穆钧Qianshan, Anhui地点/安徽潜山设计/2018年/竣工/2019年Architects OnEartharch Architect/BUCEA Architects in Charge JIANG Wei, MU Jun Design Stage 2018 Completion 2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