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炼铁厂转运站构筑物平台进行振动源分布调查,并进行现场振动测试,以得到各个测点在多个工况下的振动加速度级和最大振动速度。将测试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比较,确定振动幅值(振级)是否超出规范要求,若振动幅值(振级)超限,分析超限原因并提出经济合理的振动治理方案,从而对不同构建(构)筑的振动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纳米SiO2表面羟基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间的缩合反应,于SiO2表面引入双键.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原位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iO2纳米复合材料.FTIR和TGA证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分子链成功接枝在SiO2表面.聚合体系黏度是影响SiO2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率的关键因素.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为6 mol/L,偶氮二异丁腈浓度为0.05~0.1 mmol/L时,SiO2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率可达到94%;SiO2用量对表面接枝聚合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聚醚砜(PES)、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基膜,采用环糊精大环化合物为功能体,利用功能体上丰富的活性基团将活性染料配基偶联到基膜,制得了含大环化合物的新型亲和膜.系统考察了环糊精浓度、pH值、离子强度、BSA原液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膜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糊精浓度为10%、pH=5.0、离子强度为0、原液浓度为1.0g/L以及吸附时间为4h的条件下,亲和膜的吸附容量最大,达57.7mg/g;环糊精以其特殊的空腔结构和外部亲水、内部疏水的特殊性质,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吸附有一定的"诱导"和包合作用,环糊精大环化合物的存在,有利于膜吸附性能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膜吸附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α-环糊精分子为主体,以修饰后的聚乙二醇分子为客体,利用两种主客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包结物,经封端工序后制备得到聚轮烷;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为基膜材料,以聚轮烷为功能颗粒,将染料配基偶联至膜中构建新型亲和膜。通过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对膜的分子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型亲和膜呈非对称指状孔结构,聚轮烷在膜内分布均匀,配基成功引入膜中;同时,对膜的动态吸附脱附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膜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平衡后,通过调节缓冲溶液的pH值实现脱附、富集。  相似文献   
5.
李慧民  董美美  熊雄  熊登 《建筑结构》2021,51(4):45-50,38
提供了结构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现状综述,并结合国内现状总结出一般建筑的通用框架.首先介绍了损伤识别的基本原理并总结出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对应于损伤响应、损伤定位、损伤量化以及损伤预测的一般流程.接下来按照损伤识别流程分别介绍了各个步骤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方法.最后讨论了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吸附法生产低硫及超低硫燃料油备受各国研究者关注。设计制备了具有脱硫功能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吸附剂,对其吸附、脱附行为进行了考察,对MOFs的脱硫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制备的Cu3(BTC)2具有MOFs典型结构,吸附容量随吸附时间而增大,适当高温预处理可以提高其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可达10.7 mg S/g,具备深度脱硫能力,吸附功能与其三维孔道结构及与硫化物的络合作用有关;再生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有所降低,再生率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耐高温基聚合物聚酰亚胺(PI)为基质材料,以Y分子筛为功能颗粒,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吸附功能膜,用于燃料油的深度脱硫,采用FT-IR、XPS和电镜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该吸附功能膜的形态结构、通道与吸附脱硫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吸附功能膜具有发达的孔结构,功能颗粒镶嵌于基膜表面层的三维网络通道中。膜的孔结构随凝固浴介质的不同而有显著区别,以水、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的顺序,从指状孔结构逐渐向海绵状孔结构过渡;挥发时间的增加有利于海绵状孔的形成,海绵状、指状孔通道共存有利于吸附功能的实现。AgY-PI膜的吸附性能高于NaY-PI膜,这与分子筛与硫化物的结合力大小有关;AgY-PI膜可将燃料油硫质量浓度降至0.1mg/L以下,为燃料油脱硫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