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研究了工业副产废盐酸常压浸出拜耳法赤泥中铝、铁的过程。考察了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氧化铁、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较佳浸出工艺条件:盐酸浓度25%、酸浸温度90℃、酸浸时间60 min、液固比6∶1。在此条件下,铁的浸出率为92.51%,铝的浸出率为90.12%。各因素对氧化铝氧化铁浸出率影响大小为:酸浸反应温度盐酸浓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同时,利用硫酸铁作为除钙剂对赤泥盐酸浸出液进行脱钙处理,Ca~(2+)一次脱除率达83.3%。研究成果为低浓度工业废盐酸和贵州拜耳赤泥的处置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SiCl_4的传统工业生产方法(如工业硅氯化法、硅铁氯化法等)和新发展的制备方法(如硅藻土氯化法、工农业副产物制备SiCl_4)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展望了SiCl_4制备工艺及应用的发展方向,指出利用硅藻土以及多晶硅副产物制备SiCl_4的途径前景广阔,而SiCl_4分离提纯技术是解决副产SiCl_4出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赤泥在建筑材料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最人的工业废渣,随着铝工业的发展,赤泥的有效利用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概述了赤泥的工业特性及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应用,如利用赤泥建坝、做路基材料、生产水泥、各种砖、微晶玻璃和琉璃瓦.并介绍了中铝贵州铝厂赤泥的工业特性,应用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贵州铝厂拜耳赤泥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渣,随着铝工业的发展,如何有效地综合利用赤泥已迫在眉睫。对贵州铝厂拜耳赤泥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从建筑材料整体利用、提取有价元素、环境材料 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赤泥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贵州铝厂拜耳赤泥综合利用的技术难点和限制因子。最后,针对贵州铝厂拜耳赤泥的物化特性,深入探讨对其综合利用的理想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工艺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5.
四氯化钛精制尾气成分复杂、毒性大,目前还未见成熟技术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对四氯化钛精制尾气的来源及物化特性做了全面研究,查明四氯化钛精制尾气的物质组成达20种以上,包含粗四氯化钛中的气相组分和液相组分,以四氯化钛和四氯化硅为主。提出了采用精馏法从四氯化钛精制尾气中分离富集回收四氯化钛和四氯化硅的方案。进行了精馏实验研究,回收的中段馏分中四氯化硅质量分数达到95%,精馏釜液中四氯化钛质量分数达到96.5%,四氯化钛回收率达到90%以上。该工艺为四氯化钛精制尾气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邦煜  刘涛泽  叶春 《应用化工》2019,(7):1744-1748
对钛渣熔炼及氯化两个工序排放的主要废物开展了综合利用的相关研究工作。钛渣熔炼过程中产生烟尘、过细钛渣、钛铁渣3种废料,沸腾氯化过程中产生氯化炉渣、收尘渣、泥浆、副产稀盐酸4种废料,企业都是采用碱中和处理后直接排放。全面分析了以上几种废物的产生过程及其物化特性,并根据废物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综合利用方案,为实现钛工业无废少废清洁生产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脱水污泥单独热解及其与玉米秸秆共热解(泥秆质量分别为9∶1,8∶2,5∶5)制备生物炭吸附剂的研究。采用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仪对4种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热解温度下,随着玉米秸秆掺杂量的增加,生物炭产率及灰分含量降低,全碳含量增加,pH值略有下降,生物炭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增大,棒状残焦分布量增多,孔结构更加发达。生物炭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个阶段,吸附实验前10 min的吸附量达到饱和吸附量的80%以上。Dubinin-A模型较好地描述了生物炭对Pb~(2+)的等温吸附行为,4种生物炭对Pb~(2+)的饱和吸附量大小依次为:SSMT50%(44. 8 mg/g) SS-MT20%(38. 1 mg/g) SS-MT10%(30. 7 mg/g) SS(21. 7 mg/g),表明污泥-玉米秸秆生物炭有作为重金属Pb吸附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