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9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0篇
矿业工程   3篇
水利工程   1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轴振动试验控制的整型权函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应用于多轴向多激励随机振动控制的H∞整型控制方法,并且针对在频响函数矩阵病态的频率点处,响应自谱和互谱超出工程预定参考谱目标的情况,分解设计了H∞整型加权矩阵,从而改进频响函数矩阵病态情况,并对系统进行算法解耦。然后用整型矩阵对驱动信号的傅氏谱进行修正,进入控制回路迭代运算。实验验证表明,用文中算法设计整型权函数矩阵并修正驱动信号,可以有效的改善响应自谱和互谱的控制效果,抑制某些频率点处频响函数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MIMO随机振动试验频响估计中激励和响应的同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频响函数估计是多输入多输出随机振动试验控制算法中的必要环节。在振动环境试验中,通常不采集振动台的实际激励信号,而用实测的响应信号和计算机内存中的激励信号来进行系统频响函数估计。由于计算机内存中的激励信号与实际振动台上的激励信号之间在相位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实测的响应信号和计算机内存中的激励信号不同步。这给系统频响函数的估计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此,根据线性系统中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结合随机减量法,提出了一种二次相关法用于系统频响函数的估计。用该方法进行频响函数估计只需要采集响应信号。在三轴振动台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二次相关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连续等通道角挤压对改善纯铜组织和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按Bc路径,在250℃时挤压8道次后,得到了均匀、细化的等轴晶,晶粒尺寸在2.5μm.在160℃时,经8道次变形的晶粒尺寸达到0.7μm,12道次后达到0.4μm.变形后铜的显微硬度从63HV增加到135HV,强度最高达428MPa,延伸率保持在9%-12%.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防汛抗旱过程中掌握最新水情的需求,本文探讨了移动智能终端查询水情信息的原理和方法。该系统以智能手机为显示平台,依托实时水情数据库和历史水文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提供接入和查询功能,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水雨情信息。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精度多维动态力传感器测量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多维动态力传感器校准系统。系统以偏心质量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为校准依据,同时对多维力传感器2个方向的力进行校准。对校准系统的精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误差分析的结果说明了系统的可靠性。利用LabVIEW编制动态校准系统软件,实现了对多路信号的实时连续滤波。对某型六维力传感器进行了校准实验,通过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对比,得到待校准传感器的校准系数,验证了动态校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电动激振器原理设计优化了一款微型激振器。首先运用CATIA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和二维图纸转换。再运用MSC.Nastran软件建立了该微型激振器可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振动模态、频率响应和磁场强度的计算。对该微型激振器的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分析,采用离散优化方法,对其主要几何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前后数据和图表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保证了该微型激振器具有良好的工作频率特性,满足了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矩形舵面结构应变模态测试中信噪比低、模态阶次遗漏等问题,研究了应变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法。首先,建立应变传感器布置的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应变振型,研究了有效独立法(effective independence, 简称EI)、MinMAC法(minimize modal assurance criteria,简称MinMAC)和奇异值分解法(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简称SVD)的应用;最后,利用振动台对矩形舵面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测点优化前,应变响应信号缺少第2阶模态信息,应变振型向量正交性差;测点优化后,根据应变响应信号能够准确识别第2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振型向量的正交性得到改善。该优化后结果验证了传感器优化布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解耦补偿思想,设计了多输入多输出正弦振动试验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应用乘法输出不确定性描述了系统模型误差,对控制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仿真,检验了算法的可行性.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基于VXI总线仪器,构建了试验控制系统.编写了测量与控制软件,实现了驱动信号发生、响应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在一悬臂梁上进行了两点正弦振动试验控制,结果表明,算法可以使控制点的响应信号快速、稳定地收敛于参考信号,验证了设计的多输人多输出正弦振动试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利用模态稳定性图来确定AR模型解中真实模态的方法,从而避开了传统方法中的定阶难点问题。首先建立了一个悬臂梁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其振动时域响应,建立了用于振动模态识别的AR模型。其次令AR模型的阶次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增大并进行相应求解计算,得到模态频率的一系列值并作出稳定图。在图中出现的数条稳定竖线所对应的频率值为系统的真实模态频率。通过短时平稳假设,可将其推广应用在时变系统模态频率识别中。  相似文献   
10.
将轴向运动梁试验平台上处于滑槽以后的梁简化为轴向运动的悬臂梁,先给出其平衡微分方程,再利用模态叠加法得出轴向运动梁横向振动的离散微分方程。通过测试梁在不同长度下的第1阶固有频率,调整理论计算模型中悬臂的长度以修正悬臂梁的边界条件。试验表明,梁的长度修正量与梁的悬臂长度无相关性。使用对数衰减率法识别多个长度下梁的第1阶衰减系数表明,衰减系数随梁悬臂长度的增加而下降,并通过数值拟合建立了衰减系数与梁长度的关系。修正后梁计算模型的横向振动响应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修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