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1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急症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患者,经后鼻腔填塞、药物治疗等措施无效,在出血1~4 h后行颈内、颈外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 ,选用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出血责任动脉.结果 15例患者均在1.5 h内完成栓塞治疗,成功率100%(15/15),栓塞后出血停止,有效率100%(15/15).术后发生轻度面瘫2例,患侧面部疼痛1例,均在术后1周左右自行缓解、消失,无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急症栓塞是救治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导管留置长度的影响因素,并推导出导管留置长度的估算公式。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行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患者360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术中透视确定导管长度,记录每例患者穿刺点至囊袋切口距离(点切距)、身高、体重等数据,研究上述数据和导管留置长度的相关性。结果 经颈内静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长度(L),与皮肤点切距(d)和患者身高(h)存在线性相关,估算公式为:L(右侧)=1+0.8×d+0.1×h,L(左侧)=19+0.9×d。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长度与皮肤点切距和患者身高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点切距和身高较好地估算出导管留置长度,指导临床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3.
【摘要】 恶性肿瘤; 肺动脉狭窄; 支架; 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3年6月3日至2007年8月17日,59例患者在X线透视下行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置管成功后营养管末端位于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结果59例患者中首次成功放置空肠营养管57例,成功率96.6%,2例患者因明显胃扩张首次置管失败后在充分胃肠减压后置管成功。置管时间为3.9~68.6min,平均17.8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透视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细针活检术对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正确率和安全性。方法 在CT引导下采用18 G带芯穿刺针穿刺40例纵隔占位性病变,然后经18 G穿刺针的外套针同轴引入20 G切割活检细针对纵隔病变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结果 40例患者的纵隔占位性病变接受41次活检,其中1例患者先后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41次经皮穿刺的穿刺针皆位于纵隔占位病灶内,37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相一致。本组资料穿刺技术成功率100%,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0.2%。2例出现少量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小于20%,随访过程中自行吸收,无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诊断颈部病变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20例颈部病变行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分析穿刺成功率及活检准确性。结果 20例颈部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接受20次经皮同轴穿刺活检,其中颈部软组织病变12例,颈椎病变8例。CT证实20次经皮穿刺的穿刺针皆位于颈部病变内,穿刺技术成功率100%。19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一致,诊断准确率95%。所有病例无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诊断颈部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压迫引起髂静脉狭窄支架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14例罹患恶性肿瘤伴下肢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存在髂静脉受压狭窄,并行髂静脉支架成形治疗。结果 14例患者成功植入15枚外周血管支架,其中1例患者因狭窄段较长而植入2枚支架。治疗后2 ~ 3 d所有患肢肿胀明显消退。随访1年,2例治疗后1个月症状复发,1例为支架上端再狭窄,再次支架治疗后症状缓解,另1例为淋巴性水肿,余12例临床效果满意。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支架段管径7 ~ 11 mm,血流通畅。随访过程中未见支架内血栓形成、断裂和抗凝相关出血。结论 恶性肿瘤压迫引起髂静脉狭窄的支架治疗能有效重建静脉回流通道、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患肢肿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12例急性下肢DVT伴左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男3例,女9例,平均年龄(50.42±16.21)岁;均有左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其中中央型3例,混合型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取出。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PMT术、球囊扩张和髂静脉支架植入均在同期完成,复查造影有残余血栓时保留鞘管,给予溶栓治疗。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彩色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复查了解深静脉及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同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96.25±14.32) min;血栓抽吸时间51~280 s,平均(199.92±74.89) s。血栓清除率Ⅲ级10例,Ⅱ级2例,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除部分患者在左髂总静脉球囊扩张中有不同程度疼痛外,无肺栓塞、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58±2.75)个月,11例彩色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提示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1例脑星形细胞瘤手术患者复发。结论 同期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下肢DVT方法安全可行,初步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组),32例接受置管溶栓治疗(B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消肿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A、B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06.09±61.92)×104 U、(204.38±108.27)×104 U,溶栓时间分别为(3.00±2.35) d、(5.11±2.57) d,住院时间分别为(7.39±0.94)d、(9.19±2.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患肢消肿率分别为(76.60±19.07)%、(73.59±25.2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1/23)、6.25%(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DVT可明显提高血栓清除效率,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药物溶栓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且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