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金针菇栽培所用母种长势相对较弱.培养时间较长.文中采用市售金针菇驯化后的菌种,用紫外光照射方法对所得的金针菇菌丝体进行诱变试验,通过菌种选育可以确定,紫外照射60min获得了比原菌丝体生长能力旺盛的菌种,诱变菌种的斜面培养时间为7d~9d.  相似文献   
2.
将铁尾矿与采剥废石制成的多孔陶瓷作为相变储能材料基体,同时将熔融石蜡、石墨、石墨烯混合搅拌30 min作为相变材料,最后采用熔融真空压注法将相变材料注入相变储能材料基体得到一种铁尾矿与采剥废石基多孔陶瓷复合相变储能材料(IT-WR@SCY/PCMs)。通过抗压、耐酸碱性和热导率测试及热循环试验等对IT-WR@SCY/PCMs的力学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热重分析仪(DSC-TG)等对IT-WR@SCY/PCMs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种配比下IT-WR@SCY/PCMs的平均抗压强度为14.73 MPa;在微沸酸碱溶液中浸泡2.5 h的平均质量损失率分别为5.9%和2.4%;相较于石蜡,添加20%石墨和20%石墨烯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IT-WR@SCY/GPCPCMs20和IT-WR@SCY/GCPCMs20)的导热率分别提高了120.83%、266.67%,为0.53、0.88 W/(m·K),相变潜热分别损失了44.50%、27.09%,为126.22、165.92 J/g;经100次熔化-凝固热循环后,IT-WR@SCY/PCMs...  相似文献   
3.
通过初筛、复筛、分离纯化出甘草生物转化菌,经过形态鉴定,有根霉、青霉、米曲霉、黑曲霉.用筛选到的霉菌对甘草煮提液、甘草酸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结果表明甘草酸经米曲霉、黑曲霉生物转化后,甘草酸波峰变小,有甘草次酸产生.  相似文献   
4.
银杏内酯B的纯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报道了具有生产规模的银杏内酯B(GB)纯化工艺。该工艺包括萃取、模拟移动床、结晶3个步骤。其核心是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对银杏内酯B进行规模化精细分离。所得产品纯度w(GB)≥90%,收率≥70%,生产能力20g/h。生产1g银杏内酯B净消耗乙酸乙酯29L,乙醇50mL,甲醇40mL。产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及核磁共振做了鉴定。  相似文献   
5.
6.
利用不同原料配比进行混菌发酵啤酒糟来提高其蛋白质量分数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木霉,黑曲霉和酵母混菌发酵,啤酒糟和麸皮配比为4:1时,在28-30℃,含水量65%-70%条件下,发酵3d后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到35%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产朊假丝酵母进行紫外诱变获得高产油脂突变菌株.紫外诱变后筛选出产油量最多菌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产朊假丝酵母产油脂的最优条件: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4d,接菌量10%,转速100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紫外诱变10s后的产朊假丝酵母产油脂量可达到18%.  相似文献   
8.
赤芍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一直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赤芍中含有较多黄酮类物质,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于提取黄酮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响应面实验对赤芍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50 g/m L、提取时间为30 min、乙醇浓度为80%时,赤芍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最高,达到5. 11%。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为中药的现代化应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用已经选育出来的多脂鳞伞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其孢子悬液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线照射65秒的情况下,得到一株正突变菌株(UV-65),经过斜面培养和发酵实验证实,其菌丝生长比出发菌株旺盛、菌丝产量提高20%;经过6代的连续传代培养,其遗传性状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地衣芽孢杆菌对有害微生物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全艳玲 《食品科学》2002,23(8):67-69
地衣芽孢杆菌与双歧杆菌、乳酸菌、病原菌进行混合培养,发现其对病原微生物有抑菌作用,而对双歧杆菌、乳酸菌有促菌或共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