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离到了一株絮凝剂产生菌AY11,初步鉴定为德克斯氏菌属.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该菌株产絮凝剂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以蔗糖为碳源,以尿素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为7.0,接种量1%,摇床转速为120 r·min-1,30℃下发酵24 h.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时AY11产絮凝剂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温度>pH>接种量>摇床转速.AY11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2.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L-茶氨酸作为茶叶中特有的一种天然氨基酸,其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近年来茶氨酸因其重要的生理功效(如抗肿瘤、降压安神、免疫、提高学习能力、减轻体脂等)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L-茶氨酸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其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制取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健康饮食文化的发展,人们非常关注所摄入的食品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因此对于甜味剂的研究,积极寻找低热量功能性甜味剂势在必行。D-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的低热量功能甜味剂,它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含量极少,且能量低,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和神经保护等生理功效。在食品、保健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是近年来功能甜味剂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关于D-阿洛酮糖的生产应用的报道较少,本文主要综述了D-阿洛酮糖的功能和应用、国内外D-阿洛酮糖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发展动向,D-阿洛酮糖的安全性,以及国内外相关允许添加的法规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Enterococcus faecalis SK32.001所产的精氨酸脱亚胺酶(ADI)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细胞破碎,硫酸铵沉淀,Hi Prep Q FF 16/10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等纯化方法获得电泳纯精氨酸脱亚胺酶,分子量约为42ku,催化最适温度和p H分别为50℃和6.5,在30~40℃和p H5.5~7.5时较稳定。不同浓度的Zn2+对酶活性影响较大。1mmol/L的Zn2+和10mmol/L的Co2+、Ca2+、Mg2+对酶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10mmol/L的Cu2+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精氨酸脱亚胺酶在最适反应条件测定其米氏常数为1.33m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2.41μmol/min。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之久,L-茶氨酸(L-Theanine)作为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使人们在饮茶时享受到一种放松、旷怡身心的感觉。此外,茶氨酸还具有抗抑郁、降血压、提高学习能力、抗疲劳、免疫等作用。L-茶氨酸是一种安全、无毒、集多种生理功能于一身的功能因子,且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能在维持和增进国民健康上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它在国外市场上已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工业上生产茶氨酸的方法主要有茶愈伤组织培养法、茶叶提取法、化学合成法以及微生物酶法等。关于茶氨酸的功能和合成的报道已屡见不鲜,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生产茶氨酸的厂家和世界茶氨酸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发展动向,以及茶氨酸的安全性及其在国内外相关允许添加的法规情况。  相似文献   
6.
双果糖酐Ⅲ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天然功能性甜味剂,具有能量值较低,在消化系统不被消化,防止龋齿,促进人体吸收矿物质,增进有益菌群生长繁殖,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生理功能,可以应用到焙烤食品、饮料、糖果中,还可用于低能量食品及糖尿病人食品中。目前制备方法主要采用生物催化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转化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日本甜菜制药株式会社和日本Fancl公司已经实现双果糖酐Ⅲ的工业化生产,国内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双果糖酐Ⅲ产品主要是日本Fancl公司的促进矿物质吸收的保健食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双果糖酐Ⅲ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海藻酸钠和CaCl_2对硝基还原假单胞菌SP.001细胞的固定化条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通过包埋法固定化谷氨酰胺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固定化细胞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实验中,当海藻酸钠和CaCl_2的浓度分别为4%和3%、酶液量与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1:2、固定化时间为3 h时,包埋效果最好,测得固定化细胞回收率较高,可达80.5%。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组合为:酶液量与海藻酸钠体积比1:3,固定化时间3 h,海藻酸钠浓度4%,CaCl_2浓度3%,固定化细胞回收率达到85.78%。结论本研究优化了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硝基还原假单胞菌的条件,并对固定化细胞的性质进行探讨,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所产的谷氨酰胺酶的固定化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