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multiplex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multiplex qPCR)快速检测奶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3种常见致病菌的方法。方法筛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稳定的多重q PCR反应体系。通过阳性菌株加标的方式验证体系的特异性,并确定人工污染奶粉的检出限。结果各对引物探针对目标菌株均能扩增,多重实时荧光PCR未发现交叉反应,对17株非目标菌进行检测均未检出,人工污染奶粉中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限均为10~3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限为10~4 CFU/mL。结论本研究方法可实现婴幼儿奶粉样品中3种致病菌qPCR高效率检测。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体肠道主要的优势菌群之一,因其具有改善胃肠道、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双歧杆菌的检测和鉴定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开发的一个热点,多种检测技术方法相继被报导。本文双歧杆菌的微生态学和生理生化功能,以及双歧杆菌传统和现代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将来研究方向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及其诱变育种与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红酸汤工业化生产中主要原料辣椒脱盐工序带来的营养风味流失及水污染问题,从传统发酵辣椒制品中筛选出1株耐盐乳酸菌L-14,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80 g/L NaCl条件下培养24 h活菌数达(8.20±0.118) lg CFU/mL,产酸量为(7.770±0.033) g/L。对其进行二轮紫外诱变以提高其耐盐产酸性,并比较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在耐酸、耐胆盐、耐人工模拟胃肠液、耐盐(NaCl)等耐受能力,得到1株突变菌株L14U2-3,在80 g/L NaCl条件下培养24 h产酸量为(8.989±0.095) g/L,较原始菌株提高15.69%,且连续传代10代产酸量无显著差异。突变菌株L14U2-3较原始菌株L-14,在pH 2.0时培养3 h存活率提高4.09%;在3 g/L胆盐下处理24 h活菌数提高5.32%;经胃肠液处理后,2株菌活菌数分别为(6.73±0.10)、(6.68±0.11) lg CFU/mL,无区别;在80 g/L NaCl下培养24 h菌株L14U2-3的活菌数为(8.89±0.003) lg CFU/...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参加英国FAPAS分析实验室组织的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对其实验结果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本次能力验证组织失效的原因。方法按照GB 4789.7-2013、SN/T1870-2016及相关作业指导书等进行实验,通过采用本实验室经常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对实验出现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M224d21A和M224d21B这2个冷藏运输箱包装的冻干样品由于储藏和运输等问题,导致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次能力验证分析对于我院在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品牌形象的确立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检验工作者对于能力验证出现异常现象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省市售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根据相关抽检细则对2017-2019年福建省市售预包装食品8088份食品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克罗诺杆菌5 种致病菌的检测和分析,并将不合格样品及一部分合格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法测试。 结果 不合格样品共14份,检出率为0.17 %(14/8088),其中速冻食品1.80 %(9/487);豆制品检出率为0.61 %(1/163);肉制品的检出率为0.34 %(2/589);婴幼儿配方乳粉第一段0.31%(1/325);调味品检出率0.19 %(1/516);所有不合格样品通过实时荧光PCR法测试都为阳性。结论 福建省预包装食品致病菌污染率较低,总体状况良好,速冻食品为主要被污染物,应加强监管;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仍有致病菌检出,仍要严防。由于样品量大,检出率低,建议检验实验室先采用实时荧光PCR法筛选,阳性样品再采用传统微生物法确认,节省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6.
建立并优化食品接触材料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3种致病菌的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评价此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模拟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度均能达到10~3 CFU/mL,为食品接触材料的微生物检测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GB 4789.10-2010中Baird-Parker平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低,选择性弱等问题,文章引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进行补充和改进,结果显示显色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形态典型,颜色特异,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定量比对结果显示Baird-Parker平板与显色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值无显著性差异,将显色平板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检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材料表面的粗糙度、电荷、亲水性能都可影响食源性致病菌的粘附,而细菌粘附往往是生物被膜形成的第1个阶段。文章主要从玻璃、不锈钢、纸质材料等常用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微生物对湘派豆干货架期内的影响,为相关豆制品杀菌工艺的选择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湘派豆干为原料,结合微生物学原理,利用稀释梯度和涂布法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初步分离、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通过观察菌落形态以及显微镜观察,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第0天菌落总数未检出,第40天后菌落总数上升为6.21lgcfu/g;货架期内水分变化不明显,但蛋白质含量从19.38%下降到15.80%;40天后豆干已经酸败,pH为4.45。试验数据表明,随着天数的增加,微生物总数也会随之增加,极易影响到豆制品的品质。通过16S rDNA测序和ITS测序,对豆制品中的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豆腐中分离鉴定得到的细菌主要是阴沟肠杆菌、耐酸芽孢杆菌和解淀粉乳酸杆菌;真菌主要是半乳糖霉菌以及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菌等,上述几种菌是在豆制品中长期存在的,是主要的腐败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