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综述了地下洞库的类型、在储粮应用中的优劣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地下洞库自身特点、地下洞库环境、储粮工艺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其在粮食储藏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下洞库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地下洞库在粮食储藏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anoparticles,ZnO-NPs)对玉米储藏期过程中霉菌区系以及其储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将玉米分成3份,经过不同浓度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处理,以不添加氧化锌纳米颗粒作为对照(CK),置于30 ℃下模拟储藏35 d,对不同处理组的玉米霉菌区系和储藏品质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贮储藏35 d后,处理组霉菌量为4×104 CFU/mL,而对照组玉米中霉菌量为1.4×106 CFU/mL,是处理组的47倍,表明氧化锌纳米颗粒有效抑制了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的生长繁殖。玉米在整个储藏过程中优势霉菌主要为黄曲霉、黑曲霉、温特曲霉、桔青霉和查氏青霉等青霉属和曲霉属。储藏时间和霉菌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氧化锌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和玉米中霉菌量呈显著性负相关。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玉米中脂肪酸值、电导率、丙二醛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POD )活力显著下降,水分也呈下降趋势。揭示了低浓度氧化锌纳米颗粒对细胞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高浓度氧化锌纳米颗粒会对细胞膜系统造成破坏。结论 氧化锌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抑制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低浓度添加更有利于玉米的储藏。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玉米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特征,以新收获的玉米为原料,通过分离、纯化、鉴定玉米表面的优势微生物,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玉米表面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其多样性。从玉米表面初步分离鉴定了11种细菌,其中假单胞菌3种,肠杆菌2种,克雷伯肺炎杆菌、泛菌、溶血葡萄球菌、肠球菌各1种;12种不同的霉菌,其中草酸青霉3种,黑曲霉2种,青霉、散囊菌目、绳状篮状菌、桔青霉、米根霉、串珠镰刀菌、黄曲霉各1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玉米中细菌的优势菌属为泛菌属、肠球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真菌的优势属主要有镰刀菌属、帚枝霉属、篮状菌属、青霉属和曲霉属。研究结果为深入阐述玉米储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毒素代谢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储备粮种之一,营养丰富且带菌量大,在收获、储藏等过程中,易发生霉变,产生大量真菌毒素,引发储粮安全问题。本文通过一次前处理实现对玉米样品中多种毒素的提取与检测,确定了AFTB1、AFTB2、AFTG1、AFTG2、ZEN、DON共6种玉米中常见真菌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了明确玉米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代谢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将前期获得的两株产毒霉菌: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接种于无菌玉米粉中,在22、28、38℃以及常温下储藏40 d后,监测其毒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菌的真菌毒素代谢能力有较大的影响,较高的温度虽然会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但是其代谢产毒会受到抑制,较低的温度下,虽然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但也可能产生了大量的毒素。为更好的解析霉菌在玉米储藏过程中的产毒规律,确保储粮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