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轻工业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该研究探究了甜菜碱(BET)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mRNA水平的影响及机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蛋白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的mRNA水平,以及Nrf2-Keap1-ARE通路的相关指标。经不同浓度的BET处理12 h后,LO2细胞中SOD、GPx和CAT的mRNA水平显著提高,最高分别提高了1.08、0.51、0.88倍(p<0.05);经250μmol/L BET处理后,LO2细胞核中可与ARE区域结合的Nrf2蛋白水平和细胞内总的NRF2蛋白水平分别显著提高了1.21、0.80倍(p<0.05);经Nrf2蛋白抑制剂鸦胆子苦醇处理后,BET对三种抗氧化酶mRNA水平的提高作用完全丧失;进一步地分析表明,BET并未显著提高Nrf2蛋白的mRNA和磷酸化水平,但将Kea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分别降低了38.21%和49.15%(p<0.05)。这些结果表明,BET可通过降低Keap1的水平激活Nrf2-Keap1-ARE通路,进而提高抗氧化酶的mRNA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气压纳秒脉冲放电由于能量利用率高、可以生成多种活性粒子且容易形成均匀的放电等优势,在等离子体环境、医学等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为此借助于粒子模拟方法,研究了在裸电极条件下,纳秒脉冲放电的演化过程及放电机理。由于电极表面没有覆盖介质,在脉冲电压施加过程中,只能观察到一次放电,放电电流一般在电压下降沿开始时刻附近达到最大值。在电压上升沿及坪区阶段,鞘层电场持续增强,鞘层厚度逐渐变薄,电子能量概率分布函数存在明显的高能尾部,电子与离子数密度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放电的熄灭主要是由于脉冲电压的下降造成的,即使在脉冲电压下降阶段,由于前面阶段放电剧烈鞘层电场非常强,碰撞电离依旧可以持续一定的时间。通过粒子模拟研究脉冲电压驱动的裸电极放电,并与相应的介质阻挡放电比较,有助于深化对纳秒脉冲激励的放电演化过程与内在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酶促酯交换反应常用于改善酚酸的亲脂性。本研究采用酶促酯交换策略,将脂肪酸链以羧基的形式引入对香豆酸中,成功地在非水介质中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对香豆酸衍生物。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脂肪酶Nov.435 40 mg/m L,溶剂为吡啶:环己烷=1:9,底物摩尔比=1:10,温度50℃,转速180 r/min,对香豆酸甲酯的转化率可达98%。进一步的研究表明,20μM时p-CA对DPPH自由基(醇溶体系)的清除活性为56.34%,对香豆酸月桂酯、对香豆酸癸酯、对香豆酸辛酯、对香豆酸己酯、对香豆酸丁酯和TBHQ在相同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分别为73.91%、70.32%、68.90%、60.62%、43.65%和67.51%。其中,对香豆酸月桂酯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显高于p-CA和TBHQ,但低于Trolox。结论:非水相酶促合成的不同链长对香豆酸酯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因此,合成的具有不同抗氧化活性的酯类衍生物有望应用于不同的食品、药物和化妆品体系中,为酯类衍生物的合成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黄芩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抗炎和降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其降脂活性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独特的胃肠吸收特征,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使得其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达到良好的降脂效果,从而限制其应用。因此,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改善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该研究从抑制脂肪生成、促进脂质代谢、抑制食欲、调节营养吸收和肠道菌群等方面总结了黄芩苷的降脂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并从胃肠吸收与代谢方面分析了黄芩苷生物利用度差的原因,进一步综述了目前改善黄芩苷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最后,对提高黄芩苷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推动黄芩苷在食品、营养和保健品领域中的高值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多穗柯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挥发性组分,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挥发性组分组成,并以Hepa1c1c7小鼠肝癌细胞模型,以细胞存活率大于50%,诱导醌还原酶(QR)活性等于或大于2为活性指标,研究多穗柯挥发性组分及其主要单体物质的抗癌活性。结果显示,GC-MS共鉴定出80种多穗柯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的92.56%,其中酮类、醇类和醛类物质是多穗柯挥发性组分的主要类型,其主要成分有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壬醛和桉油烯醇等。抗癌活性鉴定表明,多穗柯挥发性组分的浓度为(27.50±0.10) μg/mL时可诱导QR活性达到倍增,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中芳樟醇、香叶基丙酮和壬醛三个主要挥发性单体成分诱导QR活性达到倍增的浓度分别为(54.53±0.10) μg/mL、(283.10±0.10) μg/mL和(297.77±0.12) μg/m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