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氧化锡(SnO2)是一种重要的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掺杂可使其光电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拓展其应用领域。分析了SnO2薄膜的导电机制、载流子散射机理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类型掺杂的SnO2薄膜的研究。掺杂引入的缺陷能级增加了载流子浓度,提高了薄膜的导电性。杂质离子散射和晶界散射是影响薄膜载流子迁移率的主要散射机制。光电性能严重依赖于掺杂元素的种类及掺杂量,多元共掺杂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究利用实验型喷雾干燥机制备胶原蛋白粉的喷粉条件。首先采用碱法脱铬制备胶原蛋白水解液,其次探究喷粉时胶原蛋白水解液的浓度、实验型喷雾干燥机的进出口温度、蠕动泵转速、风机频率等实验因素对喷粉效率的影响,从而探究出喷粉的最佳工艺。实验探究后得到的工艺路线为:胶原蛋白水解液在进行喷粉时的浓度为30%、进口温度设置成220℃、出口温度为110℃、蠕动泵转速为15 r/min、风机频率为40 Hz。在此条件下喷出的胶原蛋白粉呈乳白色,水分含量为6.05%,喷粉量达到2.749 g/min。  相似文献   
3.
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科技论文发表及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持续多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由"量变"向"质变"转变。学校发表在各类出版物的论文有2/3被SCI、EI、CPCI-S和CSTPCD数据库收录;国际论文被引用1757次,高校排名第77位;1/3的SCI论文表现不俗,高校排名第95位;2/3的论文发表在JCR 1~3区期刊上,超过了JCR的平均水平50%。统计数据表明学校的科技实力与学术影响力正处于不断增强与提升中,同时也揭示了学校国际论文数量下降,国内论文增长缓慢,高、顶端期刊论文较少,作者群发文结构稍显失调等。  相似文献   
4.
5.
对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和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表明,2011年学校科技论文在持续多年大幅提高的基础上,在由"量变"向"质变"转变。国际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3.85次,高校排名列第67位;有34篇论文发表在高影响国际期刊上,高校排名列第85位;有1/3的SCI论文表现不俗,高校排名列第97位;有近一半的SCI论文发表当年即被引用,高校排名列第89位。统计数据反映出学校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都有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揭示了学校国际论文数量出现下降、国内论文增长依然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锡(SnO_2)是一种重要的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掺杂可使其光电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拓展其应用领域。分析了SnO_2薄膜的导电机制、载流子散射机理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类型掺杂的SnO_2薄膜的研究。掺杂引入的缺陷能级增加了载流子浓度,提高了薄膜的导电性。杂质离子散射和晶界散射是影响薄膜载流子迁移率的主要散射机制。光电性能严重依赖于掺杂元素的种类及掺杂量,多元共掺杂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喷雾热解法(SPD),分别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和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制备F掺杂的SnO2(FTO)透明导电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四点探针电阻仪、霍尔效应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薄膜进行测试和表征,研究了溶剂对FTO薄膜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溶剂对FTO薄膜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TO薄膜具有四方相金红石结构;使用不同溶剂制备的薄膜,其表面形貌和颗粒尺寸明显不同;使用甲醇为溶剂制备的FTO薄膜呈现饱满的金字塔状,晶粒尺寸均匀,结构致密,具有最佳的综合光学和电学性能,其电阻率可达4.43×10-4 Ω·cm,载流子浓度为9.922×1020 cm-3,品质因数为1.646×10-2 Ω-1,可见光区透射比均大于75%。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究含铬革屑利用酸法进行工业明胶的制备,不仅解决含铬固体废弃物,也实现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在探究酸法制备工业明胶的预处理工艺过程中,由于酸法脱铬要比碱法脱铬的效果差,因此需要通过探究脱铬率的大小来确定最佳酸的选取。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成品工业明胶,并通过比较其黏度和得率来确定最佳的预处理工艺。其工艺为:预处理的最佳用酸为草酸、草酸的最佳用量为8%、浸泡的时间为5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