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陆旋  陈宁宁 《浙江化工》2013,(11):25-28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培养时间以及培养基初始pH等因素对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糯米粉浓度为14%,酵母膏浓度为5%,培养时间为72 h,培养基初始pH为7.20时,多粘芽孢杆菌发酵效果最佳,其最终效价可高达1200μg/mL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蜂胶挥发性成分的微波提取工艺,并对巴西蜂胶与中国蜂胶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与化学组成进行比较,为蜂胶产品的多元化及不同产地蜂胶化学成分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研究微波辅助提取蜂胶挥发性成分的工艺,并用GC-MS法分析巴西蜂胶和中国蜂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优化的微波辅助提取条件是:微波处理温度35℃、微波处理时间15min、料液比1:10.提取2次后,巴西蜂胶挥发性成分得率为11.21%,中国蜂胶挥发性成分得率为9.73%.用GC-MS法鉴定巴西蜂胶挥发性组分51个,主要是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长叶稀、桉叶醇、愈创木醇等;中国蜂胶挥发性组分47个,主要是芳香酸及萜类衍生物、肉桂酸、桉叶醇等;中国蜂胶与巴西蜂胶挥发性成分中含共有组分21个,分别占巴西蜂胶和中国蜂胶总挥发性组分的37.15%和62.41%.结论:巴西蜂胶与中国蜂胶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化学组成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陆旋  梅慧娟 《浙江化工》2011,42(1):15-17,14
对聚氯乙烯树脂与家蚕丝素蛋白共混膜的吸湿、热力学和染色等性能进行了研究。混合膜的酶降解特性、水分吸收和热稳定性比丝素单一膜有了较大的改进。该膜染色的外观和天然丝素膜一样透明,但其力学性能随着家蚕丝素蛋白比率的增加而下降明显。研究表明丝素蛋白粉可作为塑料的生物崩解过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陆旋  周达炜 《浙江化工》2012,43(11):26-29
采用正交实验法(采用b(34))对桑叶中黄酮多酚类物质提取条件进行了分析,优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桑叶中总黄酮与桑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60,乙醇体积浓度6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5h,从桑叶中提取的总黄酮与桑多酚的提取率达最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棉花检验一直依赖传统的感官检验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盐城市棉花收购检验工作由传统的感官检验,逐步增加了仪器检验项目,测试手段日趋完善,范围日趋扩大,数据日趋精确。仪器检验虽是刚刚起步,但在指导棉花生产、收购、加工经营活动中,已充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陆旋  张星海  黄雪梅 《浙江化工》2010,41(5):29-31,3
目的:建立以HPLC法测定耳聋左慈丸中马钱苷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1100高效液相,以波长240nm,柱温20℃,流速1.0mL/min,进样量20uL;从色谱柱种类、流动相种类等方面来筛选马钱苷检测条件;从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重现性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以Hypersil ODS C18柱(5um,250mm×4.60m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检测效果良好。该方法在0.1272~3.18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进样精密度良好(RSD=0.4%,n=6),进样重现性良好(RSD=0.5%,n=6),准确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5%,n=6),稳定良好(在27h内检测7次,RSD为0.7%,n=7)。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以水解丝素蛋白及中性盐解蛋白螯合微最金属元素铁,通过螯合液pH值的调节可以控制丝素蛋白与铁的螯合量.酸性条件下,随着pH值的上升,螯合量增加;但在碱性条件下,螯合量反而下降.铁元素螯合量的增加使丝素蛋白的分子结构趋向于无规则卷曲构造.  相似文献   
8.
陆旋  叶雅 《浙江化工》2014,(11):46-50
主要对气相色谱法测定动脉压迫止血器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方法进行验证,在验证实验中发现,平衡时间内平衡温度的变化,平衡时间的长短,测定取样的部位,均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经验证后发现,该方法简单可靠,灵敏度高,准确性重复性好,可用于动脉压迫止血器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发酵体系中的溶氧水平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累积,通过合理的强化传氧的手段,是改善供氧、提高发酵效率的有效途径.双液相发酵系统被公认为是有效改善和控制培养液溶氧的新技术.本文综述了双液相发酵体系中的氧传递模式和机理,并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别氧载体在双液相发酵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