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期长江口北港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7月11-18日和10月29-31日以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仪器对长江口北港河槽进行走航测量,结合人类活动强干扰下的海图水深数据及河槽表层沉积物资料探讨近期长江口北港河槽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水量变化不明显,来沙量锐减的情况下,近年来长江口河口段中上游河槽整体上处于微冲刷环境,而青草沙水库工程的实施导致北港中段河槽的冲刷程度更甚且冲刷态势向下延伸。2002-2012年北港泥沙净冲刷量为6.54亿m3,平均每年冲刷0.65亿m3。在其冲刷环境的影响下,近期北港河槽底床上除发育平滑床底外,还广泛发育冲沟和凹坑等侵蚀性微地貌,而河槽受到冲刷将导致底沙推移质运动增强,同样有利于沙波微地貌的发育。沙波主要分布在河槽沉积物为细砂的北港中上段底床的大部分区域和拦门沙河段的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2.
闸下出海通道淤积原因及清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海港新城滴水湖闸下出海通道为例,通过大量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影响闸下出海通道淤积的主要动力条件,近岸潮滩发育过程,并建立了出海通道淤积计算模式,根据不同水体含沙量,分别计算出通道内的淤积量,计算结果与实际淤积情况基本相符合.最后提出了可操作的清淤、减淤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导致构造概念格的难度越来越高。在能够客观反映数据隐藏信息的前提下需删除冗余对象及属性,降低数据规模,构造更为简单的概念格,从而便于用户更高效地获取知识。为避免主观因素,本文由形式背景中属性的信息熵来获取单属性权重,采用均值方法计算对象权重,并用标准差计算对象重要性偏差值。通过设定的属性权重、对象权重和对象重要度偏差阈值,构造对象加权概念格。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删除冗余概念,简化概念格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单相角度对硅可控整流的波形作傅里叶分析,得到其谐波的一些规律,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一些方法以降低谐波干扰对电网的影响,大大改善以电解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工厂的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5.
海岸侵蚀及其原因和防护工程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书华  李九发  陈沈良 《人民黄河》2006,28(1):23-25,41
针对我国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侵蚀现状,分析了我国海岸线侵蚀主要因素:河流泥沙的减少;海平面的上升或海洋动力因素的增强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对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海岸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应根据海岸侵蚀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措施或多种形式组合,因势利导,使工程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期长江河口沙波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近年来多次野外洪枯季沙波形态、河床表层沉积物粒径和水动力因子等方面实测数据,探讨长江口区推移质泥沙运动主要形式的沙波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长江河口沙波一般分布于江阴至南支间顺直河段,以及吴淞口至南港中下段区间,但近年来枯季时南港沙波发育区域呈逐年向下游扩展态势;(2)长江口沙波发育尺度空间上呈自西向东减弱态势,时间上则表现出较大的洪枯季差异;(3)江阴至南支区间的部分顺直河段内多发育较大尺度的三维沙波,而南港河段内沙波则以平直二维沙波为主;(4)南支及其以上河段内的沙波普遍发育有明显的背流面,不对称性明显,而南港河段则反之,沙波对称性良好;(5)较单向径流而言,涨落潮双向水流对沙波波峰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削弱作用;(6)在长江河口,弱流乱流区、弯曲河道以及粘土质含量较高的河段均不利于沙波的发育。总体上,长江河口沙波的发育区域近期表现出向下游扩展的态势与产流区域水土保持、流域诸多抽引水工程调水和大型水利工程蓄水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长江河口悬沙输移特性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长江来水来沙具有水量沙量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量与沙量时而相应时而不相应、流量最大月后的沙量比流量最大月前大等特点.口门附近的悬沙浓度和净输沙量在时间上有明显的涨落潮、大小潮和洪枯季变化。在空间上,三条汉道各异,同一汊道拦门沙内外也有较大差异。北港是目前长江输水输沙的主要通道。流域来沙约有50%以上在南支口门附近沉积,南港口外的水下三角洲是主要淤积区。122°30′E~123°E间是悬沙向东扩散的一条重要界线,入海泥沙主要向东偏南方向扩散。  相似文献   
8.
长江河口絮凝泥沙颗粒粒径与浮泥形成现场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2006年枯(2月)和洪(8月)季利用较先进又较实用的现场观测仪器,对长江河口絮凝泥沙颗粒粒径、浮泥体及变化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动力因子进行了现场现测,获得一批最新原始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显示:长江河口悬沙主要来源于长江流域的细颗粒冲泻质,小于32μm的细颗粒泥沙占80%以上,悬沙单颗粒粒径均值为3.6~6.8μm.在洪季流域来沙集中期,悬沙颗粒较细,均值为3.6~5.5μm,而枯季流域来沙少,悬沙颗粒略粗,均值为5.9~6.8μm;长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环境良好,实测平均絮凝颗粒粒径为61.5μm,是分散单颗粒粒径的10倍多,最小絮凝颗粒粒径为27.4μm,最大为107μm,最大絮凝颗粒出现在0.4~0.7m/s的中等流速时段.在盐水到达的上界线徐六泾区域实测絮凝颗粒粒径相对较小,均值为32.6~60.4μm,而南北槽最大浑浊带区域絮凝颗粒粒径最大,均值为57.3~79.2μm,实测洪季絮凝颗粒粒径比枯季大,洪季均值为60.4~79.2μm,枯季均值为42.5~66.6μm.此外,长江河口浮泥发育与细颗粒泥沙絮凝快速沉降有关,而最大浮泥层常常发生在最大絮凝颗粒粒径出现的后期时段,故长江河口细颗粒絮凝沉降是浮泥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泥沙特性和输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近20年来黄河口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述。其中包括输沙特性、来水来沙变化、泥沙异重流、河口最大浑浊带、相关方法和技术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河口九段沙沙洲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九段沙继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后成为长江河口第三代新生冲积沙洲(岛),为河口第三级分汊口沙洲,如今0m以上沙洲面积为126km2,5m水深包络的面积为448.7km2,平面外形成长椭圆沙洲。自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九段沙成为独立沙体以来,在河口水流的作用下,不断地承接上游河道推移而来的底沙,沙洲持续淤涨,0m以上沙洲面积是原始面积的3.3倍,2m水深包络的平面面积是原始面积的2.5倍,5m水深包络的平面面积是原始面积的2.0倍多。与此同时,在陆海相互作用及南北槽分水分沙比值不断更替变化过程中,九段沙沙体本身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沙头冲刷后退,沙尾淤涨延伸,南侧淤涨幅度大于北侧,而沙洲基座长轴位置移动不大。目前九段沙头部鱼嘴和北部导堤工程的建设改变了九段沙浅滩的水沙运动过程,因九段沙北侧边界基本固定,导致南侧边滩冲淤变化必将会增大,需采取相应的人工干预措施,才能使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九段沙朝着健康的演变方向发展,同时减少对与沙洲相邻的南北槽通海航道水深的影响,确保通海航道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