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赫谢尔-巴尔克莱的本构方程与运动方程相结合,推导出了赫-巴流体在环空中作层流运动时的速度分布规律。研究证明,赫-巴流体在动切力下存在塞流,塞流的宽度与赫-巴动切力成正比,压力梯度成反比。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压力梯度、流变指数、动切力对速度分布的影响。随着流变指数的增大,等速核的宽度逐渐增大,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奋斗,迎来了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50华诞。50a来,该院各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手段不断丰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科研技术实力获得了飞速发展。对该院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并对该院成立50a来的水利河口科技进展,主要包括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研究、其它河口海岸开发研究、水资源水环境研究、防灾减灾研究、岩土力学及工程勘探、水工水力学试验研究、水工材料研究与应用、工程设计、工程质量检测及评价、水土保持研究与应用、水利信息自动化的开发与研制等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3.
含泥砂砾石的强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大直剪试验资料对含泥砂砾石的强度特性作了初步探讨。认为:①莫尔强度包线是一条过原点的曲线,用指数方程式τ=Ap(σ/p)n表示较好;②含泥量对粗料含量不同的砂砾石强度影响的特征和大小不同;③不同性质的泥对粗料含量相同的砂砾石料强度影响的大小也不尽相同;④剪位移-时间过程线中的直线段的起点是值得注意的特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这里所述的试验是在美国垦务局马罗·沣脱(MorrowPoint)工程中进行的,是对465呎高薄拱坝坝肩和地下厂房进行材料研究的一部份。进行野外试验可以和同样尺寸的室内试样寻求相互关系。试验在云母片岩中进行。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实质上用的是同样设备。  相似文献   
5.
自解放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省和全国一样,各种类型的浆砌石坝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相应的试验研究工作,尤其是大型砌石体的试验研究工作尚未普遍开展,目前国内仅有很少几个单位做了一些工作。我所拟在余杭县石门水库开展以抗弯试验为  相似文献   
6.
堤坝工程隐患检测及其除险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前堤坝工程存在的隐患现状,提出了隐患处理措施,对当前若干堤坝隐患探测新技术及加固处理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效果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7.
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热解动力学及地层渗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是采用加热井对地层进行加热,将地层中滞留的重质烃转化为轻质烃,同时将尚未转化的固体有机质热解生成油气后采出。热解油气生成量预测及地层孔渗变化是页岩油改质开采研究的难点和挑战之一。利用页岩井下取心样品,采用黄金管实验装置,研究了页岩加热过程中的有机质热解规律及组分动力学,获得了烃类气体、轻质油及重质油的生成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0~500℃范围内,油的生成量先增后减,而气体量持续增加;低速升温条件下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左移,热解温度变低。重质油、轻质油和气态烃的活化能分别为39~49,57~74和56~59 kcal/mol;动力学模型可预测任意时间的烃类生成量。应用三轴高温渗透率测试装置,获得了页岩从室温到高温(550℃)条件下的氮气测试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页岩加热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分为下降段、上升段和稳定段,在温度达到有机质热解温度后,基质及裂缝渗透率均出现明显改善,比初始渗透率提高1~2个数量级。热解油气生成量及渗透率变化可为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开采的产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工程中经常遇到高边坡稳定性计算问题,若采用手工计算,不仅计算量大而且容易出错.提出了用Excel和AutoCAD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高边坡稳定系数,效率提高了不少,并且附表中的计算稍加修改,能够运用于其它类似的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9.
流体加热方式原位开采油页岩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是未来进行油页岩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必然趋势,其中,流体加热技术因加热速度快、可充分利用干馏气、技术相对成熟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针对目前国内外油页岩原位开采流体加热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流体加热新思路,即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和过热蒸汽辅助重力驱组合技术开发埋藏较深(300~1 000 m)的油页岩资源,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水平井分段压裂形成的复杂网状裂缝中注入高温过热蒸汽加热油页岩储层,并逐渐将干酪根裂解转化为液态烃,产生的液态烃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裂缝流入生产井,然后通过常规方法采出。以山东龙口黄县盆地油页岩为例,提出了新流体加热技术设计方案,对今后进行先导试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油页岩原位开采已成为未来油页岩商业化大规模开采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都是环境污染较大的地面开采方式。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油页岩的地质特征和埋藏条件的不同,介绍美国土地管理局为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而在美国绿河组的RDD项目投标情况和各大石油公司在该地区现场先导试验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壳牌ICP技术、雪佛龙CRUSH技术、美国页岩油公司CCR技术和埃克森美孚Electrofrac技术的对比,为我国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的研发拓展思路,也为我国进入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采阶段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