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精细油藏描述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历史油藏模拟模型,因缺乏模型资源处理与管控技术,导致无法应用其进行油藏动态模拟计算,为此开展了油藏模型资源管控系统研究。针对长庆油田工作人员在油藏动态模拟计算过程中模型资源的采集、管控、标准化处理、可视化输出与动态计算等方面需求,利用B/S与C/S相结合的系统架构模式,开发了用于油藏动态模拟计算的资源管控系统,有效提升了油藏动态模拟过程数据的采集与应用效率,提高了模型资源再利用率;对油藏模型资源管控系统建设思路、开发工具、架构设计、实现方法以及应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开发了中文版界面的应用系统,为油田的精细描述成果再应用与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3.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主控因素及其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济阳坳陷岩性油藏充满度的统计分析,认为砂体发育的构造部位和沉积体系是控制充满度的主要因素,砂体充满度大小是砂体埋深、类型、规模、物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充满度模糊综合评判方程及综合评判标准;分别对多个砂体进行综合评判,得出它们的模糊综合评判值,再按优劣次序进行排队,以减少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营凹陷每年新探明的储量有近一半来自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已经成为保持油田稳产的主要贡献者。在近年来的油气勘探中,由于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水平的提高,基本上可以准确地钻遇到钻前所预测的砂岩体,但是不同砂体的含油性却大相径庭。主要以东营凹陷的牛35砂体为例,解剖了砂体储集物性纵向上的变化,分析了控制透镜状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微观因素。认为泥质(灰质)含量、孔隙大小、渗透率均质性、喉道特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等对油气进入砂体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异常高压及成藏响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东营凹陷古近系异常高压分布和砂岩透镜体成藏响应特征分析后认为: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沙三段主要处于下部异常高压体系中;平面上,该高压体系的分布基本上与生油洼陷一致――北部陡坡带压力系数较高,南部缓坡带压力系数相对较低,这与欠压实发育带分布规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也就证实了欠压实和泥岩成熟生烃作用是导致东营凹陷沙三段普遍超压的重要因素;包围在异常高压泥岩中的透镜体处于低势区,在泥岩和砂岩流体压力差异作用下,泥岩破裂,发生幕式排烃作用;砂体在烃类充注之后,也形成与烃源岩平面分布规律相似的较高的流体压力。  相似文献   
6.
渗透率级差对透镜状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根据对东营凹陷牛35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含油砂体体积占砂体总体积的百分比)及其控制因素的重点解剖,结合4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认为渗透率级差是控制砂体充满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砂体非均质性对砂体中的油水分布和充满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封闭体系中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即垂向上中等渗透率的砂体是油气运移和充注的首要目标,其充满度最大,在油气充足的情况下,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随后油气充注的理想场所;在渗透率级差更大的情况下,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油气充注的首选目标,充满度最高,其次向渗透率中等的砂体充注。在岩性圈闭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成藏的主要动力可能是地层压差,而不是浮力。图7表3参9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生产井泄油半径之外和生产井未补孔层位。针对剩余油不同的分布形式,制定了新钻调整井和老井侧钻、注采井网完善、采油工程挖潜3种方法进行开发方案调整,对调整后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油气藏数值模拟对开发方案的调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制定长7页岩油藏水平井的生产制度,保障长7页岩油藏的单井产量,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藏开发的理论研究与生产资料,通过计算水平井体积压裂后人工裂缝缝内压力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以传播到边界的压力不随时间变化的原则确定合理闷井时间为40 d;高含水排液阶段结束的标志是采出水矿化度分析值与原始地层水相近或水平井压裂液置换率大于60%;通过定量分析水平井单段及百米水平段生产规律,建立动态关系式,确定各阶段合理的产液量。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开发往往仅考虑应力敏感效应而忽略基质孔隙收缩效应的影响,导致储层渗流能力和产能评价结果误差较大.针对上述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和基质收缩双重效应影响的数学模型,结合基于分形理论的渗透率演化模型,探讨其在安塞油田预测生产动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低于5 MPa的有效应力下,若忽视基质收缩效应...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长8、长6超低渗油藏岩性致密,储、隔层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小,不利于控制储层压裂缝高,应力敏感性强,启动压力梯度高,难以建立有效的压力系统。针对该类储层特征.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探讨了开发对策:油井压裂与注水同期进行,可避免压裂裂缝高度失控,实现储层有效改造;五点井网可以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超低渗油藏的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