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历经多期构造及成藏演化,开展断裂性质及其封闭性研究尤为重要,这决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领域和方向。从构造演化入手,系统研究了该区主要断裂形成期次、组合样式、性质及规模,结合已发现油气藏的原油密度、干燥系数、含蜡量等油气相态指标及它们在平面上的分布特点,对该区主要断裂的开启及封闭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轮南低凸起发育轮南、桑塔木、轮古东、轮西、轮古西和轮台等6条规模较大断裂,除轮古东断裂现今仍具有开启性外,其余断层现今均为封闭性,尤其是轮古西断裂,晚海西期之后就已经停止活动,具有封闭性,有利于深层油气的保存。轮古西地区深层寒武系膏盐岩之下区域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为中,新生代山间内陆盆地,盆地内山地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分布不均,这不仅给覆盖区地震资料的解释带来困难,而且用常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很难连续追踪对比地震反射波组,所幸盆地内露头较多,在以往的大量地面地质调查工作中,确定了很多构造露头区的标准层,本文在覆盖区进行地层连续追踪对比中,提出将地面细测标准层与地震反射相位相连接的方法,在冷湖七号构造地层对比中应用该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不发育烃源岩,但近期通过钻井系统取样分析,在该组泥岩中发现了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达8.59%,厚度达200 m,值得高度关注。为此,通过近年探井的系统取样分析,结合地震追踪与沉积相研究,探讨了该组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勘探潜力。沉积相分析表明,浊流发育的探井缺乏烃源岩,而盆地相泥岩发育区有烃源岩分布;井震标定发现,浊积岩发育井区通常表现为杂乱反射,而烃源岩发育区多呈中强振幅连续-较连续地震相;根据区域地震追踪结果,认为却尔却克组烃源岩有利分布面积达5×104 km2;油气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塔东地区存在来自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的油气。结论认为:西北部的草湖、东北部的英东、西南部的古城等地区烃源岩较发育,热演化程度成熟度适中,是现今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草湖地区、古城地区的寒武-奥陶系台缘带可勘探面积达8 000 km2,发育大型礁滩型圈闭,其侧向与烃源岩直接接触,有利于形成大型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东北部的英东地区志留系、侏罗系碎屑岩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断背斜圈闭发育,油源断裂发育,是寻找中小型次生油气藏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应用地层倾角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方法:倾角矢量图法、累积倾角交汇图法和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在塔里木盆地TCL井使用这3种方法后的结果表明:用倾角矢量图法识别不整合面具有方便直观的优点,但其适用范围有局限性(不明显的不整合面不易识别);累积倾角交汇图法可以提高对倾角细微变化的分辨率,但在取样深度不均匀时容易产生假象;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弥补了累积倾角交汇图法的缺陷,但其适用条件权限于倾角较小的情况。3种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奥陶统储层发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古城地区奥陶系主力产气层鹰山组下段的白云岩储层,通过系统岩心、薄片鉴定和取样测试,研究储层段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恢复其原岩结构和沉积相带;研究区内成岩流体的性质、期次、活动范围、储集空间的结构差异性和成岩演化路径的差异性。薄片鉴定揭示鹰山组三段白云岩主体为细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和中晶白云岩;不同层段的白云岩基岩和灰岩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总体较低,二者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相似,具有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Ce负异常,La正异常的特征,少量的细晶白云岩基岩Eu轻微正异常;鹰三段白云岩、灰岩和蓬莱坝组粉晶白云岩δ~(18) O值主体区间为-8‰~-3.5‰,δ~(13) C值主体区间为-2‰~0‰,显示出鹰三段白云岩成岩环境主体是中温环境,蓬莱坝组细晶白云岩和鹰山组四段(鹰四段)灰岩8个样品所测得的δ~(18) O值区间为-9.1‰~-8‰,显示出其成岩环境经受过较高温影响。研究区至少有5类流体对储层发育有影响,依次为:早期淡水、有机质、硅质流体、晚期白云石化流体和含Ca流体。台地边缘的灰岩浅滩相沉积物是鹰下段(鹰三段和鹰四段)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中等程度的白云石化作用形成早期的晶间孔,残留的灰质成分在晚期埋藏条件下进一步被溶蚀,此过程是孔隙型储层的发育机制;研究区NE向走滑断裂是硅质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埋藏环境下,从深部上涌的富Si热液通过循环增热本地流体,形成中等温度范围的热液,其溶蚀作用大于充填作用,沿断裂和高孔渗地层溶蚀白云岩基岩形成孔洞,随后的富Mg热流体活动对孔洞形成也有积极作用,此过程是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下寒武统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柯坪—巴楚地区寒武系盐下储盖配置优越,中寒武统膏盐岩盖层分布稳定,是否存在规模储层是盐下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薄片观察、地震资料分析等,对柯坪—巴楚地区肖尔布拉克组沉积相和储层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其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储层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在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时期为内缓坡沉积环境,肖下段主要发育低能微生物坪相沉积,肖上段发育高能滩相沉积。储集岩主要包括颗粒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其中颗粒云岩以鲕粒云岩、砂屑云岩以及蓝细菌有关的颗粒云岩为主;微生物白云岩以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窗格孔、溶蚀孔洞及裂缝。高能滩相沉积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早期白云石化作用对微生物岩和颗粒云岩储层发育具有建设性作用,准同生期溶蚀作用为储层形成的关键,埋藏溶蚀作用对肖尔布拉克组储集空间具有改造作用。高能滩相优质储层在研究区大面积分布,总体平行于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7.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相比,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不同,致使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内进行体积分配,从而导致了地层堆积样式、旋回厚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层序划分对比的标志。依据沉积基准面旋回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应当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有时界面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岩性对比和等厚度对比。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大小变化的差异与不同体系域的生储盖层发育以及地层不整合面、岩性尖灭线的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为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文以松辽盆地为例,具体阐述了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 3种应用地层倾角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方法 :倾角矢量图法、累积倾角交汇图法和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在塔里木盆地 TC1井使用这 3种方法后的结果表明 :用倾角矢量图法识别不整合面具有方便直观的优点 ,但其适用范围有局限性 (不明显的不整合面不易识别 ) ;累积倾角交汇图法可以提高对倾角细微变化的分辨率 ,但在取样深度不均匀时容易产生假象 ;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弥补了累积倾角交汇图法的缺陷 ,但其适用条件仅限于倾角较小的情况。 3种方法各有利弊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9.
深层和超深层油气是目前研究和勘探的热点领域。由于深层钻井资料少,地质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中国海相克拉通盆地深层丰富的油气资源条件已是众多石油地质学者的共识。奥陶系和寒武系深层已取得一系列发现,前寒武系除四川盆地突破外,其他盆地也都启动研究或钻探。塔里木盆地新近纪以来的快速沉降与堆积,下古生界及前寒武系目前埋深主要在5 000~12 000m,8 000m以浅已取得一大批勘探发现和工业产能建设,8 000m以深是未来重要勘探领域。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特别是对寒武系、震旦系、南华系烃源岩的分析、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保持、超深层油气相态、以及成藏组合的分析,对8 000m以深的重要勘探领域进行评价,指出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等未来8 000m以深超深层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和勘探方向,为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寒武系台缘带发育优质的礁滩体储层,作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备受关注。首先根据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和叠加样式,将满西地区寒武系台缘带划分为轮南—满参段、塔中32段和古城段3段;研究发现镶边台缘带最早形成于早寒武世晚期,仅分布在轮南—满参—塔中32段;中寒武世,古地地区发育弱镶边型台缘带,满西地区才形成统一的镶边台缘。其次分析了满西地区各段台缘带演化特征,其中轮南—满参段台缘带经历了由缓坡—弱镶边—加积型镶边—进积型镶边—抬升暴露的演化过程;塔中32段台缘带经历了由缓坡—弱镶边—加积型镶边台缘—弱进积型镶边台缘的演化过程;古城段台缘带则经历了由缓坡—进积型弱镶边台缘的演化过程。最后探讨了满西地区寒武系台缘带演化及迁移的控制因素,认为前寒武系古地貌、海平面变化主要控制了研究区台缘带的发育及演化。轮南—满参段的缓坡型台缘带及古城段的进积型台缘带为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