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基于多种分析测试资料,以四川盆地巫溪2井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确定其含气页岩纹层组成、结构、构造及纹层类型。巫溪2井志留系龙马溪组共发育富有机质、含有机质、黏土质和粉砂质4类纹层,形成2类纹层组和5类层。随深度变浅,4类纹层TOC值依次降低、黏土矿物含量增加、脆性矿物含量轻微降低,这与沉积时期陆源碎屑供给逐渐增加、古水动力增强、水体含氧量增加有关。志留系龙马溪组一段1—3小层以富有机质纹层、富有机质+含有机质纹层组及富有机质层为主,沉积期水体缺氧,古水动力弱,龙马溪组一段4小层富有机质纹层、含有机质纹层和黏土质纹层均发育,水体含氧量增加,古水动力增强,龙马溪组一段1—3小层为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甜点"井段及最佳钻井目标层位。图5表3参43  相似文献   
2.
选取18颗北海海水养殖珍珠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拉曼光谱仪、红外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系统研究了北海珍珠的谱学和化学成分特征。谱学结果显示北海珍珠的红外—拉曼谱峰均与文石的官能团振动吻合,指示矿物成分为文石;紫外—可见—近红外谱峰是文石结构和有机致色分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350~400nm范围内的两个弱峰可能是北海珍珠独有的特征峰;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北海珍珠具有高Mg、B、Sr、Na和K,低Mn、P和Ba的特征。北海珍珠的化学组成与典型海水珍珠相似,而与淡水珍珠有明显差别,因而可用于指示其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可得然胶为原料制备具有抑菌性能的可得然胶季铵盐,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1HNMR表征可得然胶季铵盐的结构。采用反复冷冻-解冻-乳化交联的方法制备可得然胶季铵盐薄膜。并采用SEM、ATR-FTIR、TGA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考察了不同配方下的膜液稳定性和透水蒸气性能。结果表明:石蜡加量为0.4%~0.8%(以薄膜制备所用水质量计的百分数,下同)的膜液放置7 d后仍为不透明的乳白色液体且不分层,表明膜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膜液的冷冻-解冻次数为3次,甘油加量为2.0%,石蜡加量为0.6%时,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2.12×10~(-7)(mm·h·Pa)~(-1)。抑菌测试结果表明:可得然胶季铵盐薄膜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镰刀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和镰刀菌的抑制效果要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钻井、测井、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和岩心实验分析资料,结合现代海洋的沉积特征,研究了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中的矿物含量分布、岩相特征和沉积类型,划分了深水陆棚的沉积微相和微地貌,分析了深水陆棚沉积微相-微地貌对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陆源碎屑来自北侧川中水下高地,其岩相主要包括硅质页岩、含黏土硅质页岩和混合页岩3种类型。②目的层的沉积类型以半远洋沉积和浊流沉积为主。③深水陆棚沉积微相可细分为钙质陆棚、钙-硅质陆棚、钙-硅-泥混合陆棚、硅-泥质陆棚、硅质陆棚和富泥扇6种类型,在研究区以发育硅质陆棚、硅-泥质陆棚和钙-硅-泥混合陆棚为主;沉积微地貌可细分为陆棚高地、陆棚斜坡、陆棚沟、陆棚丘和陆棚平原5种类型,在研究区以发育陆棚平原和陆棚斜坡为主。④深水陆棚沉积微相通过控制储集能力而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的储层质量,钙-硅-泥混合陆棚和硅质陆棚具有最好的储层品质;沉积微地貌通过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从而影响页岩储层质量,其中以陆棚平原中储层厚度最大。⑤在深水陆棚环境,随着沉积水体加深,沉积微地貌的演化由陆棚高地经陆棚斜坡(陆棚沟、陆棚丘)过渡到陆棚平原(陆棚丘),沉积微相的演化由钙-硅质陆棚经钙-硅-泥混合陆棚过渡到硅-泥质陆棚(富泥扇),并最终演化为硅质陆棚。深水陆棚沉积微相模式可为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储层评价与预测提供科学支撑。⑥深水陆棚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在陆棚边缘,其沉积水深可超过200 m。  相似文献   
5.
6.
以2015年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为信息源,从夜光空间分布、典型城市剖面、区域建筑密度指数三方面对比分析不同地形背景下的山区与平原地区夜光分布的空间特征,构建县级尺度夜光强度指数与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两种地形背景下模型的精度,并探讨了NDVI、坡度、海拔对山区夜光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原地区夜光聚集效应更加显著,夜间成像效果优于山区;通过比较模型的相关系数、平均误差等多个指标,平原地区的估算模型明显优于山区县级尺度的回归模型,直接通过夜光强度指数建模估算山区人口与经济水平误差较大;贵州山区夜光分布受NDVI、坡度、海拔的影响显著,夜光强度与NDVI、坡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夜光像元分布呈现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盐酸介质中,亚氯酸根能氧化I~-为I_2,过量的I~-与I_2形成I_3~-,酚藏花红能与I_3~-反应生成纳米缔合物,缔合物在320 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据此建立了一种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ClO_2~-的新方法。探讨了碘化钾和酚藏花红用量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亚氯酸钠在0.006 07~0.546μg/mL范围内与ΔIR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RS=3 477.4ρ+54.532(ρ的单位为μg/mL),相关系数(R~2)为0.994 5,检出限(3σ)为3.9×10~(-3)μg/mL。  相似文献   
8.
对于渝东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渝东北地区则由于前期资料较少,目前的研究程度仍较低。为此,综合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光面及有机碳含量分析测试结果,系统研究了渝东北巫溪2井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形成环境及页岩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①巫溪2井龙马溪组以井深1 545 m为界,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TOC<2%,下段TOC介于2%~6%,并且下段的1 610~1 630 m深度段石英含量及TOC均高;②黑色泥岩纹层结构发育,亮暗纹层互层,富含放射虫,海绵骨针较少;③泥岩中发育大量黄铁矿,顺层分布,多为它形—半自形的立方体,显微草莓状黄铁矿非常发育;④黑色页岩水平纹理发育,反映了静水、缺氧的沉积环境,并且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介于3.7~6.3 μm,粒径大于10 μm的颗粒非常少,反映了硫化还原环境,远源火山喷发提供了SiO2的来源,造成有利于硅质生物大量繁殖的条件,从而造成1 610~1 630 m深度段放射虫大规模发育,泥岩中石英含量及TOC均高。结论认为:巫溪2井深度1 545 m以深均具有页岩气生气条件,并且储集和连通条件也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目前我国海相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系,然而对于该层系页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和沉积模式的认识仍存在着争议。为此,基于对四川盆地石柱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35件野外样品有机碳含量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分析数据,讨论了不同沉积时期该地区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各个层段含气页岩的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石柱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具有高TOC(平均值达6.0%)和高古生产力(生源钡含量平均为1 209 μg/g)的特征且主要形成于贫氧—缺氧沉积环境;②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滞留缺氧的沉积环境所控制,而在具体地区的不同沉积时期,古生产力同样可以作为有机质的富集重要控制因素;③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可划分为5个沉积阶段,全球海平面变化和相关区域构造活动共同控制着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环境,从而影响着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10.
黑色页岩甜点类型、识别标准及分布规律直接影响勘探层位优选及钻井靶点设计。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黑色页岩为例,结合岩石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综合分析了相对海平面变化、裂缝类型与页岩储层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可划分出沉积型和裂缝型2类甜点,其中,沉积型甜点细分为早期海进型、快速海进型、晚期海进型和近滨海进型4类,裂缝型甜点分为网状微裂缝型和网状宏观裂缝型2类。(2)早期海进型和近滨海进型以半远洋沉积为主,粉砂和黏土混杂堆积,TOC较低;快速海进型以远洋沉积为主,微晶石英发育,TOC高,有机孔发育;晚期海进型以等深流沉积为主,TOC偏低,无机孔相对发育。(3)裂缝型甜点储层宏观裂缝和微裂缝发育,但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不一定高。(4)早期海进型甜点分布于笔石带WF2—WF3,快速海进型甜点分布于笔石带LM1,晚期海进型甜点分布于笔石带LM2—LM4及LM5,近滨海进型甜点分布于笔石带LM1—LM4,网状微裂缝型甜点主要分布于笔石带LM1,网状宏观裂缝型甜点的分布受断层规模和构造转换带变形程度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