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4篇
  201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郭汾  孙逢春  吴涛 《兵工学报》2008,29(3):257-261
推导了横坡直驶动力学模型、预测及控制模型。在对驾驶意图及车辆运动状态识别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传统履带横坡直驶控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电传动履带车辆横坡平稳直驶控制思路和方法。针对不同路面变化、不同行驶速度变化的横坡工况,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电传动履带车辆横坡平稳直驶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和所采用的横坡平稳直驶控制策略,并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拟周期运动的逼近理论及其在电子学系统中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裴留庆  郭汾 《电子学报》1991,19(2):95-103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由拟周期运动走向混沌的道路在理论上已为人们所公认。本文为识别拟周期与混沌运动提供了定性判据,根据数论中有理数序列逼近无理数的原理,给出了获得混沌电子学系统中拟周期运动的一种物理实验方法和例证。  相似文献   
3.
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时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数力学中矢量分析理论和方法推导了基于接地比压呈线性分布的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的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转向阻力矩、两侧履带所需牵引力、消耗的功率与车辆重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的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例计算得出了上述各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将其与车辆在水平路面转向时的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履带车辆两侧驱动轮力矩和功率的分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仅含有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三阶自治电路中观察到了双扭曲结构的混沌吸引子。采用Poincaré截面法得到了该系统的一种具有不变集合的一维映射,指明了系统中出现混沌行为的机制,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5.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动力电池也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随后的几年内将会出现大量难以满足电动汽车要求的动力电池。因此,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梯次利用关键技术与意义,最后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核心。研究动力电池模型能够详细地了解电池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介绍了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电化学模型、热模型、耦合模型、电气模型和性能模型5种模型。最后,对动力电池模型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BNRT电子学系统中的周期分支与混沌行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一个非线性电子学系统中显示出了极其复杂的周期分支与混沌行为,实验观察到了一类周期与混沌交替序列和不同层次的相似结构。文中提出的一个相似结构定理,对一类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的周期与混沌交替序列按层次进行了分类,预言了每个层次中周期序列的结构规律以及不同层次中周期与混沌状态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8.
孙逢春  陈树勇  郭汾 《兵工学报》2007,28(2):129-133
从原理上探讨了通过直接控制左右侧电机的输出转矩大小来控制某电传动履带车辆整车运动的可行性,提出了转矩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Track-HM的履带车辆整车行动部分三维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和基于控制系统分析软件Matlab/Simulink的综合控制器及电机控制系统模型,同时基于上述不同软件的接口技术建立了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协同仿真模型,对0~32 km/h的加速时间、不同车速下的100 m直驶偏移量、B/2转向及15°爬坡性能等驱动特性进行了协同仿真及实车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和比较验证了模型及转矩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它驱动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个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个受迫非线性RL-变容管电路的研究中发现,它除了具有周期倍增导致混沌的过程外,对次谐波还具有锁定能力。实验获得了它在大参数范围内的频率捕捉区,其结构特征在目前的文献中尚不多见。采用了变容管的一种最简单的模型,对该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分支图和相空间轨道与实验观测取得了很好的一致。作者对系统产生混沌的机制及其对某些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