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联合站自动化监控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从上位机InTouch组态软件和下位机可编程控制器(PLC)两个方面详细的论述了如何将自动化监控技术应用在油田联合站的生产中,并运用PID闭环控制、PLC网络数据通讯和InTouch组态软件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现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控制.该系统的建立为华北油田的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控制手段,并在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运用质量管理方法,针对科技项目进行原因分析,确认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减少了工作盲目性.管理技术与专业技术并用,增强了科技工作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树立起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进行科学决策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PDA的性能及其特点的分析,探讨PDA在油田生产中应用的功能和方式,提出了架构油井生产移动管理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抽油泵柱塞减少磨损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祖世强 《石油机械》1998,26(2):37-38
传统的抽油泵柱塞外表面垂直轴向开有矩形防砂槽,容易造成外表面过早磨损、腐蚀剥落、拉伤漏失而失效,因此提出改进抽油泵柱塞外表面密封结构设计的两点设想:(1)在柱塞外表面上、中下设置三道截面为半圆形的螺旋防砂槽,上、下两道为左旋,中间为右旋;(2)在上部螺旋槽底开设导砂孔。采用以上两种设计形式,预计可减少抽油泵柱塞与泵筒的磨损,改善抽油泵的密封和润滑,减少泵工作过程的漏失量,避免出现泵砂卡和抽油杆脱扣,从而延长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5.
以某污水厂好氧污泥为接种污泥,半软性纤维填料为载体,采用逐步提高盐度和有机负荷的方法对生物膜进行耐盐性和高有机负荷驯化。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驯化所得异养生物膜能够适应高盐度和高有机负荷的环境;生物膜对环境盐度变化的适应性有一定的波动;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随系统有机负荷增大而降低,连续进水、出水不回流且流量为0.292 L/h,HRT为24 h条件下,COD去除率最后保持在65%左右;COD去除率达到65%的时间与系统有机负荷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2;驯化所得耐盐微生物对温度和酸碱度不太敏感,最佳生长温度为23℃,pH值为7~8。  相似文献   
6.
随机共振(SR)是指在一定的非线性条件下,由弱周期信号和噪声(随机干扰)合作而导致的系统强周期输出的现象.介绍了随机共振的起源和绝热近似理论、本征值理论、非周期理论、自适应理论等随机共振理论;提出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测度方法及指标,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各个领域利用随机共振检测弱信号的应用研究实例.最后对随机共振的研究进展做了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修正螺杆泵计量模型,开发螺杆泵井在线算产软件,通过SQLSERVER2000数据库远程访问技术,连接现场自动化实时采集参数及油井基础数据库信息,进行产量计算,为今后老油田简化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福山油田流一段受油层埋藏深、井斜大、水质差、腐蚀结垢严重、层间矛盾突出等客观因素制约,常规分注技术存在投捞测配遇阻、测调效率不高、管柱有效期短等问题。优选出适用于不同油藏特征的同心双管、桥式偏心、桥式同心3种主要精细分注技术。对配套的封隔器洗井通道进行改进,可避免固相颗粒进入洗井通道,造成封隔器失效,提高了其在福山油田的技术适应性。同时对分注工艺管柱配套的水井双向锚的承载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在管柱蠕动载荷作用下,水井双向锚轴向最大位移为0.02 mm,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技术的推广应用,急需寻找一种方便直观判断油井工况的方法.根据螺杆泵工作特性,提出一种定性诊断工况方法,为合理调整螺杆泵工作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功率脉冲技术对低产煤层气井增产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沁水盆地部分煤层气井的单井产量低,且低产井所占比例较高,如何提高低产井的产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脉冲功率技术的技术原理、作用效果、技术特点、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作用范围、固井质量、井深要求、地面环境等方面详细论证了用于低产煤层气井增产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开展现场实施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