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1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自动测试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需要,借助高精度模数转换器,提出了一种基于PCI总线标准的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卡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设计和简单的设备驱动程序。该设计能够满足在多种条件下的数据采集要求。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类土质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方花岗岩及其类土质分布广泛。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花岗岩类土质高边坡越来越多,有的类土质边坡高度超过80 m。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如何?采用什么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如何选择?这些问题都没有定论。在边坡设计中工程师多凭经验。在详细调查已有花岗岩类土质高边坡的基础上,从稳定性的角度划分了我国南方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结构类型,研究了类土质边坡岩体滑动的力学模型及参数选择,对汕揭高速公路k53+760~k54+022类土质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结合汕(头)揭(阳)高速公路花岗岩风化类土质高边坡的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工程,采用梁底埋设土压盒的办法,现场实测框架梁的梁底反力,得出梁底反力沿梁长的分布规律。认为在一定锚固预应力作用下,梁底反力沿梁长呈二次抛物线分布,而直线及均匀分布。同时,测试框架梁中纵向主筋所受的轴力表明,钢筋轴力沿梁长的分布也为二次抛物线分布。梁底反力的非直线分布和非均匀分布,表明框架梁在张拉及工作过程中发生变形,而非完全刚性,因此,在考虑梁的变形情况下,以梁的微分方程为基础,计算纵梁的弯矩。计算结果表明,纵梁的弯矩沿梁长的分布方程为三次抛物线,与现场测试的梁底反力沿梁长的二次抛物线分布,均符合梁的受力与变形特征,说明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赵晓彦  王赫德 《包装工程》2023,44(18):265-275
目的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是其民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创造积累下来的文化成果,是见证民族发展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入解析狍皮袍纹样创生发展轨迹,探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够为当代学者探索北方游猎民族造物活动及服饰纹样的演变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历史文献、典籍图册以及狍皮袍实物形成图文互证,结合田野调研,从皮袍结构与纹样及纹样的题材、形式、工艺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并从自然崇拜之观念、美好期盼之理想、文化符号之体现、交流互鉴之融汇、中华民族之认同等角度进行文化解读。结果 从设计的角度看,狍皮袍纹样体现了鄂伦春人高超的艺术才智与朴素的造物思想;从文化的角度看,狍皮袍纹样中蕴含着鄂伦春族的精神信仰与民族认同。结论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创生于原始的游猎文化生态环境中,带有本源文化的属性与特征,可以成为探究服饰纹样起源、发展和流变的形式范本。  相似文献   
5.
对类土质边坡的性质、锚固特性及锚固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完善了类土质边坡的地质模型,给出了该类边坡的分类和破坏方式及破坏机制;对锚索加固边坡的离心相似模型进行了研究:在离心模型试验中对锚索预应力进行了测量,并对其扩散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试验与离心模型试验相结合,对锚索框架的受力模式进行了研究:对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分锚固体与坡体的耦合和解耦两个阶段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FLAC^3D对类土质边坡锚固效应、铺索预应力的损失、框架梁的内力分布及类土质边坡的开挖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和成果:(1)提出了类土质边坡较为完善的概念,即由岩体风化而成的保留或部分继承了原岩的结构面等其他岩体特征且未经二次堆积的土体物质或破碎岩体物质构成,稳定特性明显区别于均质土边坡及岩质边坡的一类边坡。并将类土质边坡按风化前原岩的软硬程度及其组合情况划分为3种类型:软岩全~强风化边坡、软、硬岩相间的全~强风化边坡、硬岩全~强风化边坡。分析了类土质边坡的破坏方式及破坏机制。(2)采用离心相似模型试验对预应力锚索及锚索框架加固类土质边坡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此类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了离心模型试验中锚索力及框架弯矩、锚固力自坡面向坡体内传递规律的测试方法。通过花岗岩残积上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得出在无结构面时,边坡的坡角与极限边坡高度的关系与马斯洛夫给出粗粒土边坡的坡度与稳定坡高的关系基本一致,可以用马斯洛夫方法指导此种边坡的设计。(3)在研究现有锚固段锚上界面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锚固段土体位移的交界面模型,随着锚固力的逐渐增大,锚固段土体位移可以分为3个阶段:土体颗粒间的相对移动,土体的剪切应变,土体的整体移动。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了锚固预应力的损失机制。(4)针对无框架和有框架两种情况,分别推导了锚固力的传递范围,为锚索间距的大小提供了依据。并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得出的结果与理论推导的结果基本一致。(5)推导了框架梁内力的变形梁法计算方法,进行了现场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由结果可以看出,变形梁法能使框架的设计得到较大的优化。变形梁法计算模式能较好地反映锚索框架的实际工作状态,可以认为该计算模式计算锚索框架的内力比较合理。(6)将预应力锚索加固类土质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分为铺固体与坡体的耦合和解耦两个阶段进行。给出了耦合阶段将锚索预应力作用点移至坡面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针对解耦阶段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以岩土体沿潜在弱面位移为基础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将该阶段边坡所受的锚固力分为原锚索预应力的剩余值和岩土体与灌浆间的剪切阻力,并给出了后者的计算公式。(7)对类土质边坡的锚固效应、锚固力的损失规律、框架梁的内力分布以及类土质边坡的开挖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类土质边坡开挖效应的模拟,得出多级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将对已开挖坡面产生附加应力和附加位移,在边坡的岩土工程支挡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应使支挡结构的承载能力可以满足多级边坡开挖形成的附加应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开挖效应.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及快速拉格朗日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花岗岩全~强风化而成的类土质高边坡的开挖效应进行研究.离心模型试验采用福建省漳(州)龙(岩)高速公路和溪段一边坡原状土样削制而成;数值模拟中采用程序内置的遍布裂缝模型建模.两种研究结果均显示,各级边坡的开挖会对已开挖坡面及未开挖坡面、坡脚产生明显的附加位移和附加不平衡力,有时,这种附加不平衡力会很大,达到原剩余不平衡力的1倍以上,使本已达到平衡的边坡产生新的失稳,这将影响已施工边坡支护工程的稳定性及边坡整体的稳定性.应在边坡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这种边坡开挖效应,使支挡结构的承载能力可以满足多级边坡开挖形成的附加应力要求.  相似文献   
7.
川藏高速公路建设以来发生了上百处崩塌灾害,对工程建设形成了极大的危害。通过选取5处特征各异、处治措施不同的崩塌危岩边坡实例,经地质分析,对崩塌的发生机制与工程防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高速公路崩塌危岩的形成机制与有利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活跃的地质构造活动,恶劣的气象水文条件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崩塌多发生于突出山脊的前缘,依据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演变过程,其典型地质力学模式包括: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和滚落式四种;崩塌处治方案的确定应针对性的依据病害体的地质条件、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及处治工期等进行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8.
类土质边坡开挖的卸荷作用及卸荷带宽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分析了类土质边坡开挖过程中卸荷裂隙的产生机理,认为工程开挖改变了边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使边坡岩土体受到一个指向坡外的侧向附加应力,从而导致了原有裂隙的张开和新裂隙的产生。进行了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砂质泥岩开挖卸荷的离心模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有裂隙倾角越大、深度越大、离卸荷面的距离越近,卸荷过程中,裂隙的变形量越大,文中给出了上述因素与裂隙变形量的关系曲线;同时,裂隙变形量受结构面与卸荷方向夹角的影响较为明显,实验得出了岩体卸荷受拉破坏时的变形模量与该夹角的函数关系,分析了裂隙变形量受结构面与卸荷方向夹角的影响。提出了在实际工程中确定卸荷带宽度的方法,并以重庆长江库岸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红层边坡岩体结构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考虑了红层边坡岩体的特征之后,选择了4个对岩体结构和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作为红层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划分的依据:红层岩层面、层间软弱夹层的特征及其与边坡面相互交切的关系;岩体中的构造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和组合特征及其与边坡面的交切关系;红层边坡岩体岩性的组合特征;上覆堆积土的红层边坡岩体的二元结构。按红层边坡岩体结构状态,把红层边坡岩体结构划分为4种,然后又按红层边坡岩体的岩性组合特征、岩层产状与坡面产状的关系、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其与坡面的关系、以及上覆堆积土的边坡岩体的坡顶线形状和岩土组合特征细分为13个类型和亚类。该分类详细,分类表中附有各类边坡岩体结构的工程地质评价、易发生的病害类型和工程建议,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准确地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借助模糊神经网络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糊逻辑推理功能,建立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了训练预测,并与常规的减法聚类算法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可行有效的,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