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通过9根方钢管混凝土(CFSST)推出构件试验,分析了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机理,运用未确知信息数学处理方法对方钢管混凝土内部较为复杂的粘结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探讨了构件宽厚比和长细比对粘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宽厚比的增加,粘结强度有明显减小的趋势;随长细比的增加,粘结强度变化不明显;未确知信息数学处理方法计算的极限粘结强度更精细,较全面地反映了试件的实际承载力情况.  相似文献   
2.
CFRP布加固木梁界面粘结应力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CFRP布加固木梁的界面粘结应力,对6根CFRP布加固的木梁进行了静力试验,得到了碳纤维布端部的应变分布。由相邻两测点的应变计算出了CFRP布与木材的平均界面粘结剪应力。忽略碳纤维布和木梁的剪切变形,推导了在任意荷载作用下两者之间的界面粘结剪应力和粘结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并根据边界条件给出了在两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公式中的系数,应用该公式计算了试验梁碳纤维布端部的界面粘结剪应力和正应力,结果表明粘结剪应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说明该公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钢管混凝土套箍机理及组合弹性模量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弹性力学中的能量法和最小势能原理,对钢管混凝土进行了小变形下的弹性理论分析。导出了钢管混凝土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套箍系数、组合轴压弹性模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套箍系数不仅与核心混凝土的泊松比、横截面直径及单向受压时的弹性模量有关,而且还与钢管的泊松比、钢管径厚比及单向受压时的弹性模量有关。理论计算公式算得的结果与按照统一理论所得的结果相近。理论计算公式能够准确可靠地描述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小变形下的弹性行为及套箍机理。  相似文献   
4.
从工程实例和理论分析入手,对型钢混凝土托墙,托柱转换梁的受力特点、截面设计方法、整体计算软件及其相关参数的选取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一幢32层托墙转换梁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软件(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对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进行设计,分析了转换梁弯矩与跨高比关系、转换梁剪力与跨高比的关系。给出了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建议,可供工程设计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推出试验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6个型钢混凝土标准试件和4个对比试件的推出试验,观察了构件的开裂和破坏过程,得到了荷载-滑移关系特征曲线.分析了各加载阶段沿型钢埋置长度上应变和滑移的分布规律.在对比试验中,将型钢腹板和翼缘内侧与混凝土相隔离.结果表明,型钢翼缘外侧和内侧(腹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在极限荷载时相差不大,而在水平残余阶段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6.
考虑构件长细比、钢管宽厚比两个重要参数,通过9根内灌C60混凝土的F150方钢管混凝土推出构件的试验,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包括轴压力作用下荷载的传递机理、粘结滑移的分布规律,考察了方钢管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及其荷载-滑移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剪切连接件对构件受力后期界面剪力传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构件钢管宽厚比的增大,粘结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剪切连接件的设置对构件受力后期延性和承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出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粘结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不同长宽比、宽厚比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心推出试验,得到了方钢管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变化规律;总结并分析了各国相关试验,提出了当核心混凝土周边的薄壁混凝土破坏之后试件破坏这一思路,利用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的相关理论,推导了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方钢管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受构件宽厚比影响较大,受长宽比影响较小;所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为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计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构件的受力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此类构件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采用极限平衡法,推导出钢管屈服时的构件极限承载力的解析计算式。对国内外已有试验进行对比研究,并将解析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证明了提出的解析计算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