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105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与此同时,城市化建设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问题,而污水则是环境问题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该问题一出现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看来,虽然在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发展,但当前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污水处理在技术方面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文章根据污水处理厂的技术,对污水处理节能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3.
4.
5.
研究了以醋酸钴和醋酸锰为催化剂、氢溴酸为促进剂,在169~192 ℃下对甲基苯甲酸(p-TA)的液相氧化反应动力学.采用幂函数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对甲基苯甲酸液相氧化反应是串联反应,甲基苯甲酸和中间产物对羧基苯甲醛的反应级数均为1.拟合得到的活化能数据表明对甲基苯甲酸氧化为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利用该动力学模型能够成功预测186 ℃下液相组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实验表明,当金属离子的配比满足[Co2 ]/[Mn2 ]为3∶1时,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氮气和水为实验体系,采用均质混合模型,研究微混合器的微通道中两相流通过微通道的压降,并测定了两相流的传质系数.结果表明,微通道当量直径为95.2 μm,气体速率为1.089~4.355 m/s,液体速率为0.006 41~0.170 90 m/s的条件下,均质混合模型计算压降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气速为1.633~3.484 m/s,液速为0.025 6 m/s时,随着气速增加,传质系数呈递增的趋势.气速为1.633~3.484 m/s,液速为0.019 2 m/s时,随着气速增加,传质系数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传质系数对液速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赵多  刘仲能  周兴贵  袁渭康 《石油化工》2017,(11):1361-1365
研究了Ag改性Pd/Al_2O_3催化剂的碳四烃选择加氢性能,考察了助剂Ag及其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g助剂能明显改善Pd/Al_2O_3催化剂的选择加氢性能,提高丁二烯加氢转化率和丁烯-1收率;采用Ag负载量0.3%(w)的Pd-Ag/Al_2O_3催化剂,在温度40℃、氢气压力2.0 MPa、氢气/丁二烯摩尔比20的条件下,产物中剩余丁二烯含量小于10×10^(-6)(w)、丁烯-1收率达96.8%。采用H_2-O_2滴定、XPS、EDX及H_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双金属Pd-Ag/Al_2O_3催化剂上金属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改变了Pd在催化剂上的几何分布状态及电子性质;引入Ag使Pd催化剂上金属Pd的分散度及电子云密度降低,β-PdH生成量减小。Pd-Ag/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加氢行为得到改善,丁二烯转化率和丁烯-1收率同时增加。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活塞驱动的快速变压吸附反应器模型,根据气缸与床层相通时压力、浓度和流率的连续性要求,提出了模型的边界条件。以2AB+C为反应体系,其中C为易吸附组分,A、B为不吸附组分,利用动态模拟软件gPROMS模拟考察了反应器长度、周期长度、活塞运动速率、产品收集速率和基础压力对反应性能和分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Al_2O_3、Mg O、HMS和Si O2为载体通过尿素水解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四种铜催化剂,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H2程序升温脱附(H2-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CO吸附原位红外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在丙二酸二甲酯(DMM)加氢制备1,3-丙二醇(1,3-PD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铜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越有利于活性组分的表面积以及Cu~+/Cu~0比例提高,促进催化剂活性增加。最优的载体为SiO_2,在反应温度453 K,反应压力5.0 MPa,DMM液时空速为0.3 g/(g-cat×h),氢酯比为300的条件下,DMM转化率为92.7%,1,3-PDO的选择性可达39.5%。此外,Al2O3、Mg O为载体的催化剂由于载体表面较强的酸、碱性,DMM自分解较严重,1,3-PDO选择性降低。催化剂稳定性考评表明,Cu/SiO_2催化剂的催化稳定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LC-MS、GC-MS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Ni/W2C催化葡萄糖加氢转化的中间产物及终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葡萄糖加氢转化过程的反应机制和历程。研究发现:葡萄糖加氢转化过程中同时平行发生了加氢、异构和逆向羟醛缩合(氢解)三类反应;葡萄糖发生加氢反应能够得到六元醇且其不会再进一步转化,发生逆向羟醛缩合反应主要生成乙二醇(C2产物),发生异构反应则可生成果糖,其进行逆向羟醛缩合的产物则为1,2-丙二醇和甘油(C3产物);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其异构产物果糖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的5-HMF浓度过高发生聚合,进而导致结焦。根据葡萄糖加氢转化的反应网络,提出了调控反应过程中C2产物和C3产物分布的策略,并通过增加催化剂用量来加快果糖脱水的竞争反应速率(加氢、氢解),进而实现了高浓度(10%,质量分数)葡萄糖的加氢转化。此外,葡萄糖加氢转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反应物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发生逆向羟醛缩合反应,反之则有利于发生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